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陈世卿:
“开发第三脑好比拥有超级计算机”
“除了大脑、小脑,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延伸出来的第三脑。”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陈世卿9月7日亮相厦洽会活动——中国国际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这位享誉全球的超级计算机科学家近年专注“第三脑”的研究。
第三脑在哪里?面对记者的提问,陈世卿指了指桌上的手机,说:“你的手机其实就是第三脑的缓存,手机里藏着你的意念和想法。第三脑就是你的伴儿,它陪着你一辈子,但它不会超越你、取代你。”
第三脑也叫仿生电脑,是认知神经科学和超级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科学。在陈世卿看来,脑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拥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将深刻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陈世卿(黄嵘 摄)
希望借助外力提升人脑开发
涉足“第三脑”,被陈世卿称作“一场自我革命”。此前,他已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研发出世界上第一部2-CPU并行向量式超级计算机,还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全新的超级计算机系统架构和应用理念——刀片式超级计算机,这些超级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石油、航天、航空、气象、化工等商业领域。
但是,目前速度前十名的超级计算机运转时,旁边需要有一个20兆瓦的供电站供电,如果没有国家经费支撑,企业难以承担。而当技术发展到极致的时候,这样的模式显然无法持续。
由此,陈世卿开始研究脑科学。“我们的大脑日消耗不过25瓦,却指挥了200亿个至600亿个神经元,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能借助外力提升人脑开发,那就好比人人都拥有了超级计算机。”他说。
应用场景广泛 可提前诊断疾病
陈世卿说,第三脑和AI技术的结合可以帮孩子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进而促进因材施教。“通过对幼儿园孩子进行专业测试,AI可以评测出孩子的天赋,孩子再根据自己擅长的类型进行学习,实现顺应天性的教育。”
在智能医疗领域,AI能“未卜先知”,提前诊断出疾病。譬如,“根据脑视觉神经的研究,在阿兹海默症患者还没有开始丧失记忆之前,可以利用新开发的精密仪器早期检测出脑认知功能的下降,并进行非药物的物理干预和康复,提升个人生活品质。”
厦门要紧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
陈世卿出生在福建南平,此前多次来厦,对厦门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在他看来,厦门海洋资源丰富,文化旅游产业发达,这都为人工智能应用的落地提供了天然场景。“人工智能的浪潮汹涌澎湃,厦门应该紧抓这个机遇,将技术与应用充分结合。”
陈世卿还提出建议,要以产业园区、社区为核心,布局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和算力,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配套环境。“未来的算力应该遍布四处,是分布式的、边缘的超算,企业想什么时候用就能用,像用电一样,十分方便。”
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副总裁袁晶:
“助力企业智能转型”
AI的广泛运用赋能企业走向未来。除了在基建和新零售方面的应用,华为还面向不同行业做了探索,并提供了完整的行业解决方案。只有把传统行业的知识、专家的经验和AI算法三者进行有机融合,才能真正地产生行业落地的AI应用。
9月7日,在第19届世界商业领袖圆桌会议上,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副总裁袁晶为厦门市广大实体企业带来了华为的解决方案。
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副总裁袁晶(张江毅 摄)
“如何让一个人工智能知识零基础的人,通过点击即可构建自己的AI模型,轻松驾驭AI应用呢?”袁晶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吊足了全场参会者的胃口。袁晶介绍,华为开发了Modelart spro平台,为企业、行业、政府等提供智能的解决方案。没有任何代码编写能力、没有任何AI模型开发经验的人,通过一些简单点击就能构建自己的AI模型,从而受益于AI带来的便利。这就是华为云EI。
那么,AI零基础的人怎么快速实现AI模型开发呢?袁晶带来了蛋糕店收银员的故事,博得了现场阵阵掌声。他说,收银员每天面对店内各个品类的蛋糕商品信息,怎么样才能过目不忘呢?据介绍,通过华为云平台,店员只需上传每款蛋糕的图片,在线完成图片的标注,并录入商品信息,通过简单的页面操作构建自己的AI模型,即可通过图像识别快速实现蛋糕自助结算。该技术不仅能在三分钟内建立模型,并且图像识别的正确率高达99.5%,还能在一秒内快速识别多块蛋糕的信息。
“AI的广泛运用是赋能企业走向未来。”袁晶说,除了在基建和新零售方面的应用,华为还面向不同行业做了探索,并提供了完整的行业解决方案。据悉,在医疗领域,AI可进行基因的测序、医疗影像的识别、疫苗的研制开发。而面向工业、面向交通、面向水利、地理、供暖和气象等行业,均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在他看来,只有把传统行业的知识、专家的经验和AI算法三者进行有机融合,才能真正地产生行业落地的AI应用。
美国贝尔实验室院士毕奇:
“亚洲今年5G能带动投资8000亿”
亚洲今年在移动设备的投资约4000亿元,中国运营商在5G设备上的投资约2000亿元,因此,5G能带动上下游投资8000亿元左右。5G技术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AI,将为产业创新和发展提供机遇,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发展提供平台和动力。
在7日上午举行的2020年中国国际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5G时代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分论坛上,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贝尔实验室院士、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毕奇先生因疫情原因无法到场,但他专门制作了一份视频在会上播放,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美国贝尔实验室院士毕奇 (资料图)
毕奇说,5G的发展带动了芯片行业的持续发展,当年3G芯片是65纳米,4G是28纳米,5G技术用的是7纳米,下一代是用5纳米的技术,5G的芯片技术非常好,但成本非常高,其价格下降及大众化需要全球产业链的巨量支持。在当前的全球化风潮下,5G的发展清楚地表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毕奇指出,随着5G网络建设的加速,5G用户业务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年3G牌照2008年12月发放,一年后达到400万用户;4G牌照2013年12月发放,一年后中国电信发展了700万用户;5G牌照2019年发放,一年后达到3000多万用户。
毕奇表示,目前在对5G部署策略上,全球运营商有不同的做法。对于5G部署策略,中国电信在2018上海世界移动大会上发布了《中国电信5G技术白皮书》,并率先提出了5G独立组网的总体策略,引领了全球5G加速发展。对于5G独立组网阵营,5G网络加速形成网络全覆盖,中国电信引领全球5G独立组网趋势,为我国赋能数字经济,特别是高可靠、低时延的工业互联网经济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毕奇认为,5G对经济发展也很重要,根据国际移动协会预测,亚洲今年在移动设备的投资约4000亿元,中国运营商在5G设备上的投资约2000亿元,因此,5G能带动上下游投资8000亿元左右。此外,5G还将进一步刺激数字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家信通院的数据,我国数字经济占GDP的36%,因此,5G的发展将带动36万亿元的蓬勃发展。5G技术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AI,将为产业创新和发展提供很好的机遇,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发展提供平台和动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胡坚波:
“工业互联网是融合性基础设施”
工业互联网是作为一种融合性的基础设施被提出来的。当它成为基础设施后,就会产生一些新业态的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可以赋能各行各业。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胡坚波 (黄嵘 摄)
当前国内和国外在工业互联网应用上差异明显。国外更加注重设备互联,从而产生价值。而国内是通过挖掘数据的价值,来构建新的产品和新的业态,主要表现在国内关于工业互联网大范围的优化配置,有着很强的需求,包括产能的结合、产业与其他行业的结合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
“对于新基建我不主张花钱重来”
我心目中的区块链应该是做一个自主可控的开源底层平台,就像我们用惯了的操作系统一样。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人物访谈 | 陈世卿、袁晶、毕奇、胡坚波、郑纬民纵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w.tpjde.com/news/103.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推平第移动站 http://mip.tpjde.com/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