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中国  未来  系统  政策  行业  设备  基金  快速  教师 

孩子爱自言自语不是病。维果斯基:这是孩子在帮助自己思考

   日期:2024-11-26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mip.tpjde.com/news/1290.html
核心提示:“先把蓝色的这块放在这里。”“对,没错。然后把红色的这块放在这里。”“哇,太棒了。嗯~接下来要这么做。”三岁的琪琪拧着小

“先把蓝色的这块放在这里。”

孩子爱自言自语不是病。维果斯基:这是孩子在帮助自己思考

“对,没错。然后把红色的这块放在这里。”

“哇,太棒了。嗯~接下来要这么做。”

三岁的琪琪拧着小眉头,一脸聚精会神地搭着积木。然而房间里除了琪琪和妈妈,并没有其他小朋友在。以上的对话是琪琪在自言自语,而不是和小伙伴或者妈妈在聊天。

琪琪妈妈最近发现琪琪特别喜欢自己跟自己说话,有时候能听得很清楚,有时候又听不清楚,只知道琪琪在喃喃自语。

比如昨天傍晚琪琪妈妈带着琪琪去散步,一边走琪琪一边在那边说:“琪琪要走过这座桥,走的时候要慢点,注意不要摔跤。过了这座桥琪琪就能看到一座小花园了,那里有好多好多漂亮的花,琪琪最喜欢和妈妈去那里玩了。”

琪琪妈妈自从发现琪琪这个爱自言自语、嘴巴老是说不停的“小习惯”之后,一度十分担心,怀疑这是不是一种病态的表现,还带着琪琪去当地妇幼保健院咨询了儿科行为发展的医生。这才知道,孩子的这种自言自语的行为并不是一种病态的表现,而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生理现象。

01为什么孩子爱自言自语?

很多家里有2-6岁孩子的父母都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孩子自己玩的时候自言自语;边做事情边用语言来描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用语言来描述自己想做但还未做到的事情;再或者用语言表述自己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

这些其实都是内心的想法。那么为什么我们大人能放在心中想,而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孩子会自言自语地说出来呢?这其实是孩子思维过程的一种外化。他们通过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思维过程,以便帮助自己理清思路,帮助自己思考。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语言。

在《儿童心理学》这本书中,作者H·鲁道夫·谢弗认为语言不光包括有声语言,就是我们日常所说话,还包括无声语言,比如手语。

语言已经被定义为一套符号的任意系统。而语言包括单词和语法。单词是对具体事物,包括事件、物体和人的指代,而语法是将单词之间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方法。

语言有很多功能,它是交流、思考和自我调节的工具。

如果没有语言,我们与他人之间就无法进行交流;我们情绪波动时,没有办法通过自我暗示和安慰进行自我调节;更加不可能进行思考。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正如我们在上文提到的,语言是思维的有力工具。也就是说,只有借助于语言,我们才能回忆过去、预测未来,联系现实生活中彼此独立的事物,从而形成抽象的概念。

那么语言和思维在发展的过程中究竟是如何联系的呢?

两位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和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

皮亚杰认为:思维先于语言,因为思维表现的发展使得单词的使用成为可能。语言只是思维表达的一种模式。
而维果斯基认为:语言是到目前为止,人类拥有的最重要的心理工具,能够改变我们思考世界的方式,甚至能够改变他所说的“心理功能的整个流程和结构”。所以他认为语言先于思维:使用单词的能力的发展才使得表象思维成为了可能。

简单点说,就是皮亚杰认为先出现思维,再出现语言。维果斯基则认为先有语言,人掌握了语言,才能进行思维。

后来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大多证实了维果斯基的论点,同时证明了语言和思维在发展过程中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

最后,在维果斯基看来,自我言语和思维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维果斯基认为:自我言语是思维的外部具体化形式,年幼的儿童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它来指导思维和计划行为。

在儿童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自我言语也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

3岁左右:孩子虽然会经常自言自语,但他们已经能区分交流言语和自我言语的区别:两者都是外部的,就是说出来的,而不是仅出现在脑中的思考过程。但交流言语是有意针对他人,是和别人进行交流时使用的。而自我言语是针对自我的,是孩子行为发生的当场所进行的连续的评述。

接近学前期末时(3~4岁):自我言语逐渐消失。这里的消失不是指退化了、没了,而是逐渐转为另外一种形式,一种秘密的无声的语言思维。就是在大脑里面自己跟自己说话,而不是在嘴巴上说出来。

早期学龄期(4~6岁或7岁):当孩子面对一项特别难的任务时,比如让孩子解一道对他们来说比较难的数学题,这个时候还能听到孩子的自我言语。只不过这个时候,他们的语言会变得更加简洁,更不容易被别人听见。因为这个时候,他们更多地是说给自己听的。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自我言语会更加明确地指向自己。

02孩子爱自言自语有什么好处?

孩子爱自言自语,其实是他们思考过程的外显。而自言自语能够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辅助自己思考。

英国班戈大学实验发现,自言自语说明大脑可能有更高的认知功能,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完成事情的效率更高。

另外,自我言语还能帮助孩子进行自我调节,并逐渐提升自我控制能力。

比如孩子在家里玩耍时,会给自己一些指令,“我把这个小本本放在那里”,或者“宝宝把这块积木放到那里去”。他们通过自言自语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并最终借助语言的能力来实现自我控制。

03父母如何抓住这个关键期,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约翰·杜威说过:“儿童能力初期萌芽是尤其可贵的,我们引导儿童初期自然趋向的途径能固定儿童的基本习惯,能确定后来能力的趋向。”

孩子能力究竟如何发展,离不开父母的引导。

鲁迅亦说过:“儿童的行为,出于天性,也因环境而改变。所以孔融会让梨。”

说明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善加引导,那么会对孩子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孩子自言自语,预示着他们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这个时候,我们要正确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培养更好的语言能力。

在《儿童微行为心理学》这本书中,作者单婷婷认为父母不应将孩子自言自语的现象当成病态,而是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期,培养孩子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第一,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阅读的好处我们在此就不赘述了。在孩子2~3岁这个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父母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进行阅读。

培根说过:“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所以,父母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时候,不止要读,还要鼓励孩子说一说故事中的人物、时间、地点和情节,让孩子简单地将故事复述出来,最后再和孩子一起讨论,说说我们对这个故事的看法,问问孩子对这个故事的看法。

我们在与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中,也不能过分关注孩子记住了多少,我们应该注重的是孩子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并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疑问。多思考,多提问,多讨论,多表述,这才是提升孩子思维和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正如中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科普作家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梓坤说过的:“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

第二,父母利用节假日多带孩子外出,增长孩子见闻。节假日的时候,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外出。比如带孩子去挑几本好书,带孩子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或者带孩子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在外出的时候,父母也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思考自己的所见所闻。这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认知,还能提高孩子语言表达的兴趣。

第三,教孩子观察身边的物品。孩子具有强烈地好奇心,对什么都感兴趣。父母可以抓住时机,教孩子观察身边的物品。

比如教孩子认识各种家电,告诉孩子各种家电的用途。

这不仅增加了孩子的生活常识,还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第四,父母在跟孩子交流时,多给孩子一些语言提示。在孩子自言自语的时候,我们除了认真倾听外,还要适时给孩子一些语言提示。并且在给孩子语言提示的时候,最好不要让孩子觉得我们是在教他们,避免引起孩子的反感。

比如孩子很认真地在搭积木,一张圆乎乎的小脸上没有丝毫笑意,表情严肃,自言自语着:“嗯,这个要放这里。”因为积木有着各种不同的形状,如果父母想趁机教孩子认识形状,可以抓住机会跟孩子说:“嗯,对,我们可以把宝宝手里的那块三角形放在正方形的上面。”

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分辨形状。

还比如如果孩子发音不标准,我们最好不要一味地去纠正孩子的发音,而是可以用标准的发音把孩子刚刚说过的话再说一遍。如孩子说:“妈妈,刚刚那个是李蜀黍吗?”“是的,刚刚那个是李叔叔。”

父母以恰当的方式给孩子一些语言提示,不仅能丰富孩子的语言储备,还能帮助孩子强化他们的所见所闻。

第五,父母可以经常跟孩子进行亲子游戏。亲子游戏不仅能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度,还能帮助孩子培养多种能力,比如创造力、想象力。在亲子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与父母的交流,还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较适合的亲子游戏有:

找朋友:准备几张写着不同字母或水果的卡片,其中应该有几张是相同的。将这些卡片放在孩子面前,让孩子把相同的找出来。如果孩子找错了,父母要给孩子进行解释。父母还可以询问孩子为什么要找那几张,而不是找另外几张。鼓励孩子多表达,多描述,多思考。

讲讲看:准备一些大图,鼓励孩子将他看到的大图上的细节描述出来。

本文地址:http://www.tpjde.com/news/1290.html    推平第 http://www.tpjde.com/ , 查看更多
 
标签: 自言自语 孩子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