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鼎革之际,天下动荡,民怨沸腾。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破家亡之际,身处这个时代中的每个人的命运都无可避免地与时局紧密相连。改朝换代,从不缺悲剧,更不少传奇。
比如秦淮八艳。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许多赫赫有名的美人。这些美人之所以有名,不全然在于其美貌。美貌对她们而言,更像是参与政治斗争的敲门砖,而其对于时局政治的影响力,才是她们留名史册的关键。
有别于这些美人,秦淮八艳并非为王侯将相而准备,也不承担亡国祸水的罪名。她们中,有人爱过政坛领袖,也有人爱过不得志的文人,相比西施貂蝉,更有平民百姓的人情味儿。
此番,我们重点来谈柳如是与顾横波。
八艳之中,论及洞察人性,认清自我,此二人可谓佼佼者。因此,相比其他六人,她们拥有了更好的结局和更高的幸福指数。
壹
柳如是
可能有人会说,柳如是自缢而亡,结局并不美满。这一点,在解读完她的大致经历后,后文会给出答案。
大部分人对柳如是的第一印象,不外乎业务能力强、文化水平高、追求者众多,但这并不是重点。她更为让人欣赏的,是她自我定位精准,人生目标明确,这才是她拥有相对美好结局的关键。
柳如是的恋爱史
纵观柳如是的恋爱史,我们可以发现,她是以结婚为目的而恋爱的女子。情趣相投,就展开交往,没什么问题,就直奔主题——结婚;不行就好聚好散,或者一拍两散,再去寻觅下一个。
这从她和云间三子的恋爱就可见一斑。
【 一生最爱陈子龙 】
柳如是非常中意陈子龙。甚至,在她嫁给钱谦益之后,也曾表示过她最爱的人是子龙。柳如是爱他爱到什么地步呢,直接就跑去和他同居了。
爱情是梦幻的,现实是残酷的。柳如是名气大,可社会地位低。陈家不接纳她。陈子龙本人,也始终没表示过要给她名分。
对此,柳如是不多纠缠,当断则断。她给陈子龙写了一篇《别赋》,诗中说:“虽知己而必别,纵暂别其必深。冀白首而同归,愿心志之固贞。”遥想到之后陈子龙的英勇就义,读来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不靠谱的宋征舆 】
而与宋征舆的感情就比较富有戏剧性了。开场就是一手欲擒故纵:先是约会延期,让他等;之后又让其跳水,试探他。
好不容易,宋征舆顺利过关,家里却开始强烈反对了。正好又赶上当地发出驱散“流妓”的官文,柳如是找宋征舆商量办法。宋征舆既没胆子娶柳如是,又不敢为她出头,只能硬着头皮让柳如是出去避风头。
由此,柳如是知道此人靠不住,很果断,抄起手边的倭刀,手起刀落,就劈断了自己的古琴。而后,她决绝地告诉宋征舆,从此同他一刀两断。
以上足可见柳如是目标明确,雷厉风行,一往无前。
【 不够文雅的徐公子】
但前文也讲了,柳如是洞察人性会识人是一方面,难得的是她很有自知之明。因此,所嫁之人仅仅靠谱,还是不够的。
在宋征舆之后,柳如是又认识了一个徐公子,有说法认为其是徐阶的后人。柳如是本色不改,还是先去考验这个人。不同的是,这次换以“三顾茅庐”的方式去考验他。约一次不见,两次还不见,直到第三次,才应约除夕会面。
徐公子很靠谱。除夕那天,他如约而至。柳如是挺开心,觉得此人重情义。此后,便和他有了更多的交往。
但另一方面,柳如是还是很了解自己的,她那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这辈子也只能同博学多闻的才子相伴了,不然岂会甘心?徐公子也许可以给她名分,甚至也许还会让她安稳一生,可那样的一生,在她看来,纵然是举案齐眉,可到底意难平吧 。
所以,她对徐公子直言,认为他不够文雅,又劝他学武,说不定能有一番作为。徐公子很听话,真的照做,据说后来参军混得风生水起。
【 命中归宿钱谦益】
之后,她结识了汪明然——一个非常照顾她的富商。历史重演,她刻意保持着距离拒绝了人家。再后来,便是命中归宿钱谦益了。
在此,不得不提卞玉京。她对吴梅村爱而不得,另嫁他人后,因过得不如意,索性离家而去。最终看破红尘,做了道姑。与之相比,柳如是显然活得透彻多了。
仔细想来,柳如是也是十分坚韧的一个人了。基本上,她想要做到的事情,她都奋力去做了,似乎也都做得不错。年少时,学习诗词书画,习得一身过人才情。成名后,情路几经辗转,最终以“匹嫡”之礼嫁与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钱谦益,婚后一直恩爱。
国破家亡,死得其所
唯独在爱国这件事情上,颇为不顺。她抗清复明,资助爱国义士,却眼见国破。她想同夫君殉国,钱谦益不敢死,她则自杀未遂。
她试过去守护这个国家,山河飘摇,却无能为力;她也试图坚持自己的气节,投河被救,也只得作罢。
所以,钱谦益死后,族人谋夺财产之时,她的心态也就很好理解了。生而为人,有很多无可奈何。亡国的事情,她无法阻止,和国家共存亡,也没能做到。可那时连她自己的家产,她都守护不了了。活着,财产是保不住了,那她索性一死。钱家长子是个良善之人,可以托付。女儿也成亲了。她也可以放心去了。(清代文人钮琇所作《觚剩》中记述,谋夺家产的人中,大多都受过柳如是夫妇的恩惠,是极为亲近之人。这些人,不仅骗她家的官银官契,还开虚账,为夺财产,无所不用其极)
个人认为,在那些钱氏族人最初来闹的时候,柳如是便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因此,当被逼到最后关头时,她表现得很从容。
她召集闹事的族人,大摆筵席。席间,她称去楼上取财物,实则投缳自尽。而此前,柳如是已撰诉状,与家人约定,她一登楼,便关门派人告官。自尽前,她在墙壁上写下大字:夫君新丧,族人群哄,争分家产,逼死主母。
之后,长子报官,官至,以家主新丧、逼死主母将族人论罪。
其实,若将财产交出去,以柳如是的能力,大概也不会沦落到去过那种窘迫的生活,甚至可能比那个年代不少女人过得还要好。何况,人固有一死。柳如是死时46岁,在平均寿命不高还恰逢战乱的年代,活得也不算短了。
若说柳如是死得壮烈,此话没错;死得凄惨,恐怕此言差矣。某种程度上,这样死得其所也未必不是一种幸福。
贰
顾横波
而在柳如是亡故不久,京城铁狮子胡同也举办了一场葬礼,死者便是今天的另一位主人公——顾横波。
顾横波其实活得很像一位穿越女。同时,还兼具亦舒女郎的风范,她要很多很多的钱,也要很多很多的爱。最终,她也都得到了。
她是秦淮八艳中最富有的。另外七艳还在为别人打工的时候,顾横波小小年纪,已经出来做老板了。之后,她嫁给了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鼎孳,还被封了一品诰命夫人。
做生意的好手
同柳如是一样,顾横波人生目标明确。一要活得好,二要活得爽。人生得意须尽欢,有钱才是硬道理。
柳如是忙于恋爱,顾横波则致力于做生意。她开了一家眉楼,用户体验做得非常好。一是环境好,绣帘高挑,书卷堆案,瑶琴锦瑟陈列左右。清风徐来,风铃叮咚,声彻眉楼,一派风雅。二是菜色好,她请了金陵城最好的厨师,将眉楼美食打造成城市名片。
加之,顾横波精明之外,又为人豪迈,正可谓“笑迎八方客,广结四海缘”。赚钱吸粉两不误。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做这门生意,有真爱粉,也有黑粉。比如 “伧父”。“伧父”并不是一个人名,而是粗野男子的代称。当时被称为“伧父”的,是南京兵部侍郎的侄子。他因为吃醋,经常带着人上眉楼闹事,又是勾结当地孝廉在酒桌对骂,又是诬赖有人偷东西。顾横波是哄也哄不好,惹也惹不起。所幸,后来在余怀的帮助下摆平了此人。
托付终身于龚鼎孳
但在那之后,顾横波深以为,当前的社会形势下,自己一个女人,无权无势的,这样抛头露面做生意,实在不容易。既然钱也赚差不多了,还是赶紧找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嫁了吧。
这不由让人想到了董小宛。她一心想嫁冒辟疆,奈何娶她既要为她赎身,又要替她还债。要不是柳如是钱谦益出了这个钱,把董小宛送到冒辟疆的府上,否则不要说是嫁给冒辟疆了,估计嫁给其他人都非常困难。
不论其他,光是有钱,就让顾横波多了很多婚嫁自主权。她放眼望去,权衡利弊,最终选定了龚鼎孳。
值得一提的是,崇祯十四年,龚鼎孳来找顾横波,想要带她北上。可她当时并未随龚鼎孳而去。而是订下一年之约:你明年如果还想娶我,我便嫁给你。柳如是和顾横波以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考验对象的必要性。
一年后,龚鼎孳如约而至。二人相商后,龚鼎孳在京任职,顾横波暂留金陵。直到崇祯十六年,顾横波北上,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
夫妻二人同心协力于宦海沉浮
曾几何时,很流行这样一句话:“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前半句暂且不论;后半句,用来形容龚鼎孳的宦海沉浮,却是恰如其分。他降过李自成,又降了清王朝。一个贰臣,气节是无从谈起了。但另一方面,他又因能保护文人学士,为民请命而享盛名,而且惜才爱士,对困厄贫寒名士常倾力相助。
这样一个人,似乎又让人无法去指摘什么。从历史的角度看,乱世之中,既需要宁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志士,同样也需要像龚鼎孳这样出仕为官,为人民谋福利的贰臣。前者体现民族气节,不至被人太过践踏。后者谋取集体利益, 一切从实际出发。
如果把柳如是比作前者,那么顾横波就是后者。
龚鼎孳的原配夫人童氏,自龚降清后,便留在合肥老家。不仅不随龚进京,而且拒绝清王朝的封赏。
顾横波则相反,先是充当龚鼎孳变节的挡箭牌。对于龚鼎孳所言 “我原欲死,奈小妾不肯何”,她从未否认过。她是懂龚鼎孳的,也愿意同他共进退。所以,当童氏不愿受“一品诰命”的封赏时,龚鼎孳很高兴地去替顾横波请这个封赏,大有“正中下怀”之意。
当然,顾横波对龚鼎孳的支持,还体现在二人共同支持和保护反清人士。《青楼小名录》中记载,反清人士阎尔梅为避难,曾被顾横波藏于侧室,才逃过一劫。因此,袁枚说:“秦淮多名妓,但柳如是和顾横波两位夫人礼贤爱士,侠骨嶙嶒。”
同柳如是一样,顾横波同龚鼎孳感情甚笃。但比柳如是幸运的是,她先于龚鼎孳离开尘世。此后每逢她生辰,龚鼎孳都到长椿寺“妙光阁”念经礼佛,纪念亡妻。
其实,从顾、柳二人的一生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相比乱世中命如浮萍的那些女子,她们更懂得为自己而活。她们努力追求自己渴望的人生,坚定之余,又没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固执。她们似乎不曾在痛苦中沉沦,也不曾为人生而彷徨。
她们从花街柳巷中来,慢慢走入历史文化的长廊,她们是历代少有的能摆脱身份地位束缚,而以独立的人格和形象留名于后世的女人。她们生前都是传奇,身后便成了传说。
时光悠然,三百多年过去,秦淮河畔旖旎不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这些闪耀着别样芳华的女子,却值得我们怀念。
推荐阅读
莫将花月等闲看
李会诗 著
滑动屏幕到底部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图书
本书讲述了活跃于明末清初“秦淮八艳”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秦淮八艳”在明末清初拥有一批高质量的粉丝群,其中不乏名流雅士、当朝权贵、青年才俊,甚至皇亲国戚。但遭逢乱世,又有谁能保护她们呢?
她们颠沛流离,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她们屡遭险阻,始终坚持对真爱的追寻。
她们用自己的才、情、义,书写着自己闪闪发光的履历,影响并感染着身边的人……
当年,她们是秦淮河畔的顶级流量巨星,
如今,她们是历史传奇的最佳精彩代言。
本书,为你揭开尘封历史的种种谜团,讲述爱情传奇的凄婉缠绵……
往期回顾
秦淮河畔,情义女子的斑斓往事
诗经,吹拂千年的自由之风
旧时岁月的时光箴言
最后的乡绅家族 | 一位人类学家的家国之情
一个弃婴如何逆袭成为一代茶圣?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