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中国  未来  系统  政策  行业  设备  基金  快速  教师 

小学语文常见修辞手法(2):对比、设问、反问、排比、引用、反复

   日期:2024-11-26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mip.tpjde.com/news/1350.html
核心提示:对比对比的定义和作用定义: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作用:运用这种手法

 

小学语文常见修辞手法(2):对比、设问、反问、排比、引用、反复

对比

对比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作用: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举例:

例1:有的人骑在人民的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两种不同的人做对比)

例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例3: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桂花与梅花、繁花做对比)

设问

设问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回答(自问自答)。

作用:

1.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去思索、体会;2、激发读者阅读下文的兴趣。

举例:

学习能偷懒吗?不能,学习一定不能偷懒。

反问

反问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明知故问)

作用:

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举例:

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特别提醒

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技巧

1、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2、在句中一般添加合适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

3、在句末一般添加恰当的疑问助词(呢、吗、啊等),句号改为问号。

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技巧

1、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把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如果有“不”字,要把“不”去掉,没有“不”就要加上“不”字。

2、去掉反问语气词(如怎、怎么、难道等)和句末的疑问助词(吗、呀、呢等); 

3、最后把问号改为句号。

排比
 排比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

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添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有力渲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情。

举例: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三个排比的短语表现海上夜空的柔和、静寂与神秘特色。)

特别提醒

学写排比句要注意的地方

1、 几个句子的句式要相同。如上面例句的相同句式是:“是……的”。

2、 必须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句式的句子构成。

引用
引用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都叫引用。 

作用:

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引用的分类
直接引用:

一般在引用部分的前面或后面说明其出处来源。

例如:鲁迅先生有两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间接引用:

一般不说明出处,直接把引文组织到文章中去,使之浑然一体。

例如: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觉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反复
反复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作用:

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在说理文、记叙文中运用反复,能起到加强论点,分清条理的作用;在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中运用反复,能表达强烈深挚的思想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的作用。

反复的分类
连续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它词语间隔。

例1: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例2:这花儿真美啊,真美啊!

例3: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连续使用两个“拗过去”,形象地描绘出先生边读书边体味,专心致志,自得其乐的神态。)

间隔反复: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它的词语。

例1:花开花落,她长大了;花开花落,她变美了;花开花落,她更成熟了。

 例2:

  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

  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

  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

  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

老师,您好!

 

  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

  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

  每当看到鲜花在幸福地开放,

  我就情不自禁地衷心祝愿:

老师,您好!                    ——课文《老师,您好!》

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末句的“老师,您好!”就是反复修辞的运用,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深情问候和无限崇敬之情。

 

本文地址:http://www.tpjde.com/news/1350.html    推平第 http://www.tpjde.com/ , 查看更多
 
标签: 小学语文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