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发现一个现象,在我的一些工作群里每到饭点都有不少人转发一个叫「美团拼好饭」的链接。
在这个链接里,可以用很便宜的价格点到外卖。比如,一份猪脚饭拼单只要 4.9 元。
很明显,这个价格比直接用美团外卖单点便宜不少。
但我也好奇,一份猪脚饭卖 4.9 元,商家赚钱么?骑手赚钱么?平台赚钱么?
我之前说过,合理的商业模式有一个特点,各方受益。
抛开成本,一份 4.9 元的猪脚饭真的能做到各方受益么?
可能有些读者还不了解,这里我先简单介绍一下美团拼好饭是什么。
直白点说,就是美团用拼多多的方式在做外卖。
通过他们的产品一眼看去,点外卖比自家美团外卖都便宜很多,而且主打两个关键词,拼单和补贴。
从这个配方来看,是不是觉得很拼多多?
的确,和拼多多一样,你可以单独购买某件商品,也可以选择拼单。不过我觉得,应该很少有人会单点。
比如这份猪脚饭,单点的价格是拼单的两倍,正常人应该都不会这么操作。
所以,拼单就成了主要下单入口。
那问题来了,这个模式成立么?
乍一看似乎是个亏本买卖,但背后的逻辑或许没那么简单。
首先,美团为什么要上线这个业务?
对于美团这种双边平台来说,我们要先去看它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这一点和淘宝是类似的。
拼多多之所以能在淘宝和京东之间杀出一条路,就是抓住了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差异化。
那些白牌商家,那些被淘宝和京东看不上的商家,成了拼多多早期的供给方。
那些对价格敏感的人,那些对商品要求没那么高的人,成了拼多多早期的需求方。
对于这些人来说,就是觉得在拼多多买东西便宜,而且能用。
这一点,如果你们去五线以下的城市小卖店或者商场逛过就知道,低价可用的商品非常常见。
同理,提供外卖的商家千千万,有大牌商家,有连锁店,当然也会有路边小店甚至是有资质无店面的商家。
而后者,我觉得就是美团拼好饭的核心供给。
有一次我去长沙国金中心附近的一条小巷子里,发现那条街全部都是外卖店。他们不提供堂食,门脸就是厨房,只出外卖订单。
正因为如此,他们可以不用负担高昂的门店租金,只要有店能拿资质就行。他们也不用顾服务员,只需要把后厨打理好即可。
所以,这种店出餐的客单价可以控制得很低,而且还有利润。
快餐店,我觉得就是美团拼好饭的一个最好比喻。
其次,这个模式能做到各方受益吗?
前面也说了,这种特殊的外卖店可以降低成本,但也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订单来源。
没有品牌、没有好地段的店面、没有宣传,所以需要依附于这些线上平台出餐。
对于平台来说,只要能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订单,做到薄利多销,双方都可以赚钱。
所以,只需要通过价格去吸引需求方即可。
不知道你们点外卖是个什么习惯,我自己会比较倾向于点一些品牌或者连锁店的外卖,因为比较放心口味和卫生。
我见过那种专门外卖店,所以对一些没有品牌的外卖并不放心。
但是,并不是说有品牌店就没了快餐店的生存空间。你们可以去路边观察一下,那些平价快餐店到饭点的生意往往很好。
15 块钱吃三个菜,饭随便加,有的还赠送一瓶水,这对于那些只求吃饱的人来说已经足够了。
要知道,我们这个社会上有绝大部分在谋求生存的人都只求把饭吃饱。
因此,价格和性价比就是他们的需求。
从这个角度说,美团拼好饭就满足了这个需求。
另外,采用拼单的模式可以借助社交网络起到放大作用,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原来点外卖还可以这样。
或许会有读者好奇,美团拼好饭这么做是不是抢了自家美团外卖的生意?
我觉得没有,相反还会带来增量。
毕竟是一家,所以商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出餐渠道。比如,在拼好饭做一些低价单品引流,但主业还是在美团外卖。
此外,我觉得美团拼好饭的目标应该是要打下沉市场,因为那里才是供给和需求的主战场。
我看了一个数据,美团拼好饭的日单量现在能达到美团外卖的 10%,并且还在持续增长。
当然,美团作为平台一定是会在其中做补贴的,通过价格杠杆去撬动供需匹配。
不过这种策略也会有尽头,参考滴滴的补贴模式就大概知道逻辑。
归根结底,美团是在用拼多多的方式走自己的路。
我不知道这种模式会不会迎来最终成功,但我觉得问题也是在的,那就是对供给方的把控。
食品卫生安全不是小事,这不像买一个平替杯子,真正吃到肚子里的东西反而更令人谨慎。
虽然美团拼好饭上的商家也是有资质的,但是他们的经营能力跟品牌和连锁商家相比还是有差距。
就像开顺风车接单的司机,滴滴无法做到对每一个人的了解和把控。
下次我也会在美团拼好饭上点一单试试,如果不去真实体验,或许也无法切身体会。
做产品也一样,逻辑分析千千万,上手体验最保真。
················· 唐韧出品 ·················
安可时刻
本周六25号物计划在深圳举办产品训练营,要参加的同学可以联系我 tangren0517,这是近期深圳唯一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