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里的长征】
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当时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列席了会议。他特意创作了《七律·历史转折》一诗,以“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等诗句,表达红军将士的喜悦之情。
的确,遵义会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解决了事关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在此之前,从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开始,“左”倾教条主义一直在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占据统治地位。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被迫长征。对此,毛泽东曾经指出:从1932年1月开始,反“游击主义”的空气,统治了整整三个年头。其第一阶段是军事冒险主义,第二阶段转到军事保守主义,最后,第三阶段,变成了逃跑主义。直到党中央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的政治局会议的时候,才宣告这个错误路线的破产,重新承认过去路线的正确性。这是费了何等大的代价才得来的!
“舵手一易齐桨橹”。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一)毛泽东同志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二)指定洛甫同志(即张闻天)起草(遵义会议)决议,委托(中央政治局)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三)(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扩大会完毕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即分工,以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陈云:《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遵义会议文献》第42页)。遵义会议的上述重要决策标志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开始在中共中央居于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