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北京亦庄将迎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这一创举不仅标志着技术的飞跃,更是人类与机器人同台竞技的里程碑。此次赛事将会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机器人和人类选手齐头并进,揭开科技与体育融合的新篇章。
比赛的一大亮点是,参赛的机器人将与人类选手共享赛道,但会有专门的铁马和绿化带进行隔离,确保选手安全。在规则方面,机器人可以随时更换电池,但更换整机则会受到10分钟的罚时。这不仅考验了机器人的续航能力,也将检验团队在技术优化上的水平。为了增加比赛的竞争性,组委会设立了丰厚的奖金和特殊奖项,包括“最佳耐力奖”和“最佳步态奖”,总奖金分别为5000元、4000元和3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比赛的主持人将是人形机器人,而赛后还将呈现令人期待的机器人大秀和互动体验活动,观众将近距离感受到科技带来的魅力。
参赛的机器人需满足双足行走的设计标准,禁止轮式结构,并且需要解决续航和散热的多项技术挑战。据了解,已有多家机器人团队在积极进行技术测试,部分机器人在复杂地形下的速度可达12公里/小时。
这一赛事的意义远不止于技术的较量,它也是对机器人在大众生活中的新角色的探索。2024年,北京亦庄半马中,人形机器人“天工”首次以陪跑者的身份出现在赛道上,而此次它将完全转变角色,成为比赛的一员。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日渐丰富,此次人形机器人半马赛正是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向体育领域的成功延伸。北京亦庄作为全球机器人大会的永久举办地,将进一步推动机器人生态的发展,这一创新赛事无疑将引发行业的广泛关注,也让科技与体育的结合更加紧密。
对于此次特别的赛事,网友们也积极发表观点。“机器人完赛是否意味着技术的成熟?”“或许未来机器人能成为救援及物流领域的助力”以及“若失控是否会引发赛道混乱?”等讨论层出不穷。对此,组委会表示,已制定严格的安全预案,并要求所有参赛机器人必须经过多轮严格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