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事故发生以后,小米股价连续暴跌,累计跌幅达到接近10%,市值达到1,200亿,雷军个人的财富也缩水280个亿。
小米汽车从去年上市以来,雷军的流量营销取得了极大成功,但是这一次事故暴露了智驾系统以及车门应急机制的缺陷,甚至电池安全等各方面的争议,使得小米陷入了品牌信任危机。
从长期来看,事故可能影响小米SU7的后续订单。同时,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扩张计划可能也会收到影响。
02
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雷军的个人ip了,之前通过平易近人低调的公众形象推动了小米手机跟汽车的营销。但是在事情发生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公布此事,引发公众对他的强烈批评。后续尽管积极的承诺配合调查,但是对他的个人形象已经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害。
雷军一直宣称小米汽车是人生当中的最后一次创业。但是在他创业的过程当中,对于汽车过度追求性能参数,而相对轻视安全失衡的问题,可能动摇他对小米汽车打造的长期战略。
03
事故当中,车辆提前发出预警,但是留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有限。智能驾驶虽然是一个趋势,但是存在伦理上的问题以及是否适应各种路况等等。所以消费者也开始反思,是否高估了现有智驾技术的可靠性,毕竟智能驾驶一出事儿就是大事儿。
虽然现在的各个造车的企业都将智能驾驶功能宣传性能非常好,但是实际的事故责任还要由驾驶员来承担。导致公众公众对智能驾驶的预期和实际的能力产生落差,影响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消费信心。
04
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讲,事故加剧了对智能军备竞赛的质疑。尤其是车企在宣传当中一直在强调性能参数,而对于汽车驾驶的安全性可能没有那么重视。
事故发生以后,整个行业可能会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和审查,这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长期发展来讲,多了一些束缚。
而对于电动汽车的电池类型,安全性引发更大的讨论。尽管宁德时代否认涉事,但公众对于当前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存在质疑,可能会引起电池行业重新评估电池的技术标准。
05
最后对于遇难者家属来讲,这是无法弥补的悲剧,三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年轻女孩在这次事故当中直接身亡,家属的悲痛成为舆论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