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晚上,杭州市澎诚中学初一年级的家长会上,每一位家长都被“收”走了手机——放置在教室里的指定位置,与自己的手机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断舍离”。
在家长会上,家长们还收到了一份学校草拟的电子产品“断舍离”协议。
而这次的家长会主题就是“帮助孩子管好手机”,在开始管好孩子的“手机”之前,学校先让家长们在家长会上进行一次换位体验,以此给孩子做一个手机“断舍离”的榜样。
家长会上手机响起了好几次
吴老师站在一旁并没有进行解释,家长们签到后就都很自觉地把手机放到袋子里了。
当有家长问“要不要关机?”吴老师回复“静音就可以的”。
家长会期间,统一放在一起的手机响起来了好几次,但没有家长起身来拿手机。
其他班级的情况也差不多,开家长会前家长们都将自己的手机放到了指定位置,当有手机铃声响起时,有家长露出了焦虑的表情,但都忍住了没有去查看自己的手机。
一位家长说,自己其实有两部手机,“交”了一部出去,还有一部藏在口袋里,“平时工作都是手机不离手的,一个半小时有八九个工作电话,都被我悄悄摁掉了。家长会开完了我再一个个打回去解释了,大家也都理解的。”
孩子们对手机的依赖明显增强
之所以要在开学第三周就开这样一场家长会,校长夏明说,主要是因为超长寒假结束后,孩子们重新回到校园后,老师们感觉到孩子们早上瞌睡的现象比以前多了,对于手机的依赖比以前强了,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也比以前紧张了。
班主任吴老师说,其实每次寒暑假结束后新开学,孩子们都会有一个注意力相对不那么集中的过渡期,但这次开学后这种感觉更强烈,特别是注意到有一些孩子的回家作业做得不错,但一到课堂练习同类型的题却答不出来,私下沟通了解后发现这些孩子在家使用了手机等电子产品来进行查答案。
“有家长跟我们反映说,孩子在寒假里用手机或iPad看小说和玩游戏,开学后,也总是忍不住,借口查资料拿到手机来就要偷偷玩一下。”初一年级组长胡慧丽老师说,不少家长表示,自己有时也吃不准孩子使用手机时是否在玩游戏,“这个年纪的孩子又已经进入青春期了,孩子的情绪比较敏感,家长感觉比较难管。”
学校希望通过掀起手机“断舍离”这个活动,让孩子保护好自己视力、保证充足的睡眠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并助力孩子们能拥有一个更和谐的亲子关系。
超过一半孩子周一到周五在使用手机
遇到不会的题会“手机查题”
在召开家长会之前,学校分别给学生和家长做了一份调查问卷,背靠背地了解孩子们在家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情况。
年级组长胡慧丽老师说,其实学校一直有跟家长和学生们说,不会做的题,空着是没有关系的,老师不会因此批评学生,反而一定会在学校里帮助学生解决这道难题,“比如中午或下午自修的时间,老师可以给学生单独辅导,如果老师暂时没有时间进行解答的话,也可以请同学来当小老师来互相讲解。”
这次在家长会上,老师们又再一次跟家长们强调了这一点。也因此,学校在草拟的电子产品“断舍离”协议中,写了这样一条:学生若使用手机、iPad、电话手表等电子设备查阅资料,需要收到任课老师的“允许通知”,以此来帮助家长明确孩子是否真的需要使用手机来学习。
和孩子签下“断舍离”协议
把ipad和电脑网线带到了单位
一位妈妈开完家长会回家后,就跟女儿一起签下了手机“断舍离”协议,跟孩子约定了周一到周五不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
她说,自己和孩子爸爸都是做服务行业的,平时非常忙,孩子爸爸还在外地工作,所以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给孩子配了手机,这两年因为疫情需要上网课,还给孩子买了最好配置的iPad和电脑。
“给孩子配备这些,一是以为老师布置的作业有需要,二是以为孩子学习需要网络搜索信息等。但实际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因此提升,眼睛倒是近视了。”她说,这次家长会让自己感触颇深,自己以前一直相信孩子能控制好自己,但疏忽了她毕竟还是孩子,“我们大人都要玩游戏上瘾呢,更何况她一个孩子呢。”
她其实日常也发现孩子有在用手机聊天、玩游戏,彼此的亲子沟通也因此减少了许多。
家长会的第二天,这位妈妈就将家中的iPad和电脑网线等带到单位放了起来。
根据学校设计的“断舍离”协议,甲方和乙方分别是学生和家长,学校作为第三方进行监管单位,建议学生周一到周五期间不使用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周六、日在完成各类学习任务后,适当使用手机或iPad等电子产品累计不超过1小时;建议家长以身作则,不沉溺于手机,不在孩子学习时观看手机及电视节目消遣等。
胡慧丽老师表示,学校提供的这份“断舍离”协议是一些“格式”条款,每个家长和孩子回家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或补充,然后再签订。
建议父母和孩子一起放下手机
倡导“周末家庭日”活动
除了草拟“断舍离”协议外,学校还给同学们发了一份文明使用手机的倡议书。
学校倡议学生和父母一起制定电子产品使用公约,规范使用手机、iPad、电脑、电话手表等电子产品的时间和范围,比如上学期间、晚上学习期间、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前不得使用电子产品;比如为了保护眼睛,每次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比如正常通讯、学习时可以适当使用,其余时间手机交由家长保管。
学校也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定一些奖惩条款,孩子遵守电子产品使用规则,要给予表扬和奖励。比如,陪孩子看电影、外出游玩、给孩子买好看的书籍,亲子运动等。对于违反规则的,一定要给以惩罚,超时使用的,下次缩减时间,或取消使用权等。
倡议书还特别建议家长放下手机,与孩子积极开展亲子户外活动,比如共同养护绿植,见证植物的成长;学做一道来自家乡的美食,感受食物的魅力;学做一项家务,提升自己的生活技能;参与一项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服务你我他,为社区进行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等。
702班班主任宋益豪老师说,班上有一个孩子就跟他说,其实是因为父母工作都太忙了,没有时间陪伴自己,“都没有人和自己说说话,所以自己才会通过手机来和人聊天和玩游戏”,所以他也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们,一定要尽量多抽一些时间陪孩子,“手机也是可以找到替代品的,那就是家长的亲子陪伴。反之,每个孩子内心渴求的来自于家庭的关心,是无法被替代的。”
一位妈妈说,自己在家长会后跟孩子聊了聊,孩子也说,其实自己玩电子产品也是因为无聊、孤独,希望父母能多陪陪自己。
吴丽鲜师作为语文老师,特别建议家长们能够在休息时间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共读一本书,比如初一年级的必读书目《骆驼祥子》、《红岩》,都非常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共读,帮助孩子理解这样有年代感的作品。
胡慧丽老师说,其实从上个学期开始,学校就已经开始引导家长“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这次家长会也邀请了706班周予康妈妈作为优秀家长代表分享了亲子陪伴的方式。
学校接下来也将进一步倡导“周末家庭日”活动,请家长带着孩子一起走进杭州的四季,感受大自然的美;走进杭州的大街小巷,感受杭州的历史;走进社区,提升责任意识;走进厨房,提升生活技能等,让学生“忙”起来,“乐”起来,真正把学生的时间和心从手机里“拉”出来。
校长夏明说,手机“断舍离”这件事不是一朝一夕,接下去希望通过学校、家长和三方的共同努力,让孩子更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让手机为我们的学习生活“赋能”,而不是成为“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