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在这些新模式、新业态当中,有没有能让普通人受益的机会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首先,我们可以把这15种新业态简单分类为:“普通人相关”,“普通人、机构都相关”,“机构相关”三类。这里的机构是指企业和事业单位。其中
普通人相关包括:①支持新个体、自主就业。②鼓励微经济、副业创新。③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④强化灵活就业劳动权益保障,探索多点执业。⑤拓展共享生活新空间。
普通人、机构都相关包括:①大力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②发展基于新技术的“无人经济”。③鼓励发展便捷化线上办公。
机构相关包括:①不断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②培育产业平台化发展生态。③加快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④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⑤打造共享生产新动力。⑥探索生产资料共享新模式。⑦激发数据要素流通新活力。
全职的微商、电商,通过互联网工作的自由职业者等,都属于数字经济下的新个体。他们不与任何单一雇主签订长期劳动合同,而是同时为多家雇主、平台工作,赚取相应的收入。其中,做自媒体、直播带货、在自由职业平台接单等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比如在当下如火如荼的短视频、直播带货,很多人都享受到了其中的红利。不过这个领域的入门门槛较低,两极分化严重,做得好的人可以赚得盆满钵满,而做得不好的人则有可能连饭钱都赚不回来。
一些知名的自由职业平台也是不错的选择,我们之前的《自由职业经济已成气候,30年河西,30年河东!》、《深度好文:不要瞧不起应届毕业生自由职业者!你我熟知的世界正在改变》等文章对此都进行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2.副业创新方面
随着网上各种兼职的机会增加,以及各种教人们副业赚钱的课程出现,很多人都有了利用闲暇时间再赚取一份收入的想法和能力。
对于医疗行业而言,近年来国家政策一直在鼓励互联网医疗和医生多点执业,而且患者、基层医院对这两方面的呼声也都很高。可以说,在政策上、市场需求上,都已经预示了其未来发展的良好趋势。
然而,目前的现实却是互联网医疗和医生的多点执业阻力重重、推行困难。其原因基本可以归结为制度不够完善、风险保障不足,比如:1)大医院是最不愿意执行这些政策的单位,因为能够多点执业或是被互联网医疗平台看上的医生都是专家、骨干,这些人出去了,必然会使医院利益受损。因此大医院往往制定许多规定,对医生们进行严厉的限制。2)出了医疗问题被投诉,医患矛盾更难处理。3)从事多点执业的医生也存在不少滥竽充数、只顾自己挣钱,不积极帮助基层医院提高的现象。
所以就目前而言,在制度进一步完善,各个堵点、难点被打通前,对于大多数医生来说基本还是风险大于收益的。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早在政策扶持前,不少医生就已经在外面“跑着”做手术很多年了。
4.强化灵活就业劳动权益保障
这些年,共享经济的发展势头很猛。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共享出行、共享住宿、团购等都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这里再给大家说一个比较有趣的新领域——在线旅游。
因为疫情的原因,大家的外出旅行都明显减少,不过这难不倒爱好旅行的人们。既然无法亲自到景区打卡,那就通过云旅游一览景区之美。现在,不少导游都建立了自己的网上直播间,自己一个人沿着旅游线路边走边讲解,而云端的游客们则可以通过屏幕一点不少的经历游览整个线路的全过程。而且为了使观众们不感到枯燥,导游们往往会在整个路途的行进过程中几乎一刻不停的细致讲解,许多网友大呼,这简直是比实地跟团更好的体验。而从旅游行业的从业者的角度来说,他们不但缓解了旅游团大幅减少的压力,也拓展了获得收入的新渠道。
6.在线教育方面
不光有高度自动化的工厂涉足无人经济,在田间地头,无人驾驶拖拉机、喷洒农药的无人机也属于无人经济的一部分。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当中,普通人也可以从中找到不少机会。
8.便捷化线上办公方面
前有FaceBook、Plenty of Fish的传奇,后有李跳跳、饿了么的故事,几个甚至一个程序员做出一款热门产品的例子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