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公布一起涉及百度百科词条的名誉权纠纷案。原告赵某某称,某百度用户在“百度百科”上对其已故父亲词条的编辑行为侵犯了父亲的名誉,并将平台方百度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判令平台提供侵权人信息、变更或撤销百度百科用户协议条款、恢复词条原状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6元。
该案判决结果显示,法院认为百度公司未尽到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管理义务,应当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向赵某某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6元。
称父亲百科词条被添加侮辱性字句
原告诉平台维权
赵某某的父亲是歌剧《红珊瑚》的作者。赵某某在起诉时表示,2013年1月、6月,一名百度用户两次编辑了他父亲的“百度百科”词条,加入了其父亲是“大文贼”的字句,还删除其父代表作中的歌剧剧本《红珊瑚》。上述添加侮辱性字句的行为经“百度百科”编辑审核发布并保留至2018年7月。
赵某某认为,前述百度用户的行为侵害了其父及家人的名誉权,百度公司对词条编辑的审核存在过错,应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原状、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同时,赵某某认为“百度百科”用户协议中“权利说明”和“免责声明”的部分内容推卸法律义务,压缩了维权空间,在起诉时要求平台变更或撤销上述用户协议中的相关条款。
nerror="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apptpl/img/poster.png">
对此,百度公司辩称其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已履行“通知-删除”义务和事前提示、事后监管的法定义务。其次,百度公司并非涉案文章的发布者和提供者,不知也没有能力事先知道涉案文章的存在。另外,百度公司已经依法向法庭提供了涉案百度用户的注册信息。
法院:百度未采取必要措施
应提升人物类词条的监管
法院经审理认为,涉案百度用户通过删除词条内容的方式掩盖赵某某之父系歌剧《红珊瑚》作者的行为,将影响互联网用户真实、全面的了解其父亲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在涉案词条末尾添加明显对赵某某之父职业道德、人格加以侮辱、贬损的言论,基于“百度百科”的开放性,上述内容面向不特定的互联网用户进行展示历时五年之久,严重损害了赵某某之父的名誉。
判决提到,作为“百度百科”的管理者,百度公司应当具备预防上述风险发生的意识,并应当根据其能力采取必要、合理的措施加以规制。尤其是对于人物类词条的编辑,因涉及到对人物的评价,加之人人可以编辑的运行机制,极易出现主观化、情绪化以及特殊针对性的表达。因此,百度公司对于“百度百科”人物类词条编辑的监管力度无疑需要提升。
百度公司在可以知悉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时,未采取必要措施,未尽到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管理义务,应当向赵某某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百度公司在涉案词条页面的显著位置公开发布赔礼道歉公告,向赵某某赔礼道歉并赔偿其精神损害抚慰金6元。
南方都市报(nddaily)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