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毕业后档案在县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所属机构进行保管。 2、档案袋里主要装着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经历,具体包括个人简历、工作履历表、学生档案(包括学历档案)、单位证明、政治面貌材料(例如党员材料)等。 3、人事档案是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德才能绩、学习和工作表现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在个人转正定级、职称申报以及开具考研等相关证明时,需要使用到,是以学生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表格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一、学校:毕业就业后在学校任职的,档案还可放在学校,不过档案由学籍档案转化为人事档案;二、就业单位:毕业就业后落实单位是国企、央企、事业单位等,档案肯定是存在就业单位保管的;三、户籍地人才市场:毕业就业后落实单位是私企,或是自己干个体经营户,我们的档案会存放在户籍地人才市场进行保管。
毕业生档案存放的地方是和是否就业相关的
1.高校毕业未就业的毕业生,毕业生档案可由学校直接寄回原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切勿将档案保存在个人手中,应由学校将档案移交到户籍地的人才市场,及时办理人事代理和档案托管相关证明手续。
2.高校毕业后已与民营企业签了就业协议,民营企业无档案管理权单位保存(如:私营民营企业、乡镇企业、中外合资、独资企业是无权管理个人档案)毕业生档案一般由户籍所在地或工作单位所在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管理。携带就业协议、身份证到工作单位所在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或户籍地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管理中心审核盖章。将盖章后的就业协议书交回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办理派遣手续。再由学校将毕业生学籍档案转至相关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管理。
3.高校毕业后在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的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其档案可由学校转到单位,由单位直接接收、管理档案。
档案记录着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的所有事情,至关重要。大学生的档案同样如此,当我们大四面临毕业时,档案该何去何从呢。对于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下面,我就不同的情况讲述档案该怎样处理。
一、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如果毕业生到上述的地方就业的,由单位直接接收、管理档案,上述地方具有保管的权限及能力。
二、私企外企。如果毕业后去了私企或外企,如果公司无档案保管权,可以由当地的人才市场进行代理保管。
三、留学。如果毕业生选择留学,那么档案一般存放在留学服务中心或人事代理机构,海外学历有专门的机构进行认证。
四、基层。原则上档案统一转至就业单位地县级政府人社部门,特殊情况除外。
五、暂未就业。如果尚未就业,可以将档案转至生源地或者经学校同意存放学校,学校只代为保管两年,超过时间学校将打回原籍。
六、升学,继续深造。由将要深造的学校负责接收,最为省事的一种。
如果你毕业之后没有及时找工作或者是考研的话,那么你的档案一般会是先存放在学校或者人才市场中。但是要提醒你的是,人才市场虽然拥有档案保管权,也有权办理转正定级等等手续。但是一旦当你找到工作的话,记得一定要及时办理就业手续,以便能够及时的进行转正定级,方便后面的工作调动等等。如果没有及时找到的话,也要记得去办理申请退回原籍等等。
因为人才中心在你没有办理其他事项的情况下,也只会帮你保存两年,两年之后档案就不能继续无条件托管了,可能会造成档案封存。而封存的档案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如果你毕业之后没有拿到网签的话,那么学校会将报到证派发给你,报道地址一般为就所在地的人社局,你拿着报到证到户籍所在地报到就行。
注意的是,毕业之后的档案是不允许改动的,因为里面记录的都是真实详细的信息。而且档案一般也不会在自己手中,而是通过调档函在两家机构之间来回调动。并且就算档案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在你手里的话,档案上也会有密封条的,那么你千万要注意,也不要因为好奇而撕开密封条。因为一旦密封条被撕开了,那么任何有权限保管档案的地方都是不能接收的。这样就会导致你手中的这份档案没有作用了。
根据经验来说,你最好确认你的档案在人才交流机构中,这种机构是专门管理档案的,而且放在这种官方机构里相对来说会比较安全也比较方便。
那么在转递档案的过程中,给大家几点小建议,在转递档案的时候,自己多注意一下。
在调档案之前,必须保证和确认接收单位是具有人事档案接受权限的。否则就不能把档案转到这家单位中,而是转到这家单位所在地的人才中心。避免没有档案接收权的单位接收 你的档案却因为保管不当而遗失。
确认下你所在单位的性质,除国家机关、国有事业单位等等,其他非公企事业单位、各类民营单位等,都是无人事管理权的。档案都是交到人才中心的。
大学生毕业档案可以存放在原毕业学校、工作单位或人才交流中心。具体存放在哪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比如:打算考公务员,可以寄存在学校。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单位统一保管。落实工作或就职于中小企业,可以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
法律分析:大学毕业后档案在县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所属机构进行保管。
一般而言,档案袋里主要装着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经历,具体包括个人简历、工作履历表、学生档案(包括学历档案)、单位证明、政治面貌材料(例如党员材料)等。
人事档案是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德才能绩、学习和工作表现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在个人转正定级、职称申报以及开具考研等相关证明时,需要使用到,是以学生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表格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第十条 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国家规定不得归档的材料,禁止擅自归档。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学生和老师的困扰,我们先来看一下高校毕业生档案应该转到哪里?
已经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档案有以下2个去处:
①就业单位具备档案保管权限,档案转到工作单位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县级以上的党政军、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直接转单位进行管理)。
②就业单位不具备档案管理权限,毕业生就业于不具备档案保管权限的单位,档案可以转到生源地的公共服务中心或者是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公共服务中心进行管理。
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档案可以按照以下2个方法进行处理:
①转到生源地的公共服务中心进行管理,(温馨提示:在转递前一定要和接收单位进行联系,因为现在很多地方的教育局已经不在接收档案,档案只能转到生源地的人才市场而不能转到教育局,如:贵州,还有部分地区有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也就是师范生转到教育局,非师范生转到人才市场,如:山东)
②可以向学校申请,留在学校保留2年。
温馨提示:高校学生毕业后,尽量将档案转到工作单位和人才市场进行保管,不要留在学校,学校只能单纯托管,不能为学生提供政审证明、职称评审等,而人才市场除了能为大家提供各种证明外,还能为大家提供职称评审等相关事宜。
升学(统招专升本、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等)
毕业后,继续攻读专升本、硕士及博士的同学,档案直接转到攻读院校的招生就业指导中心。
温馨提示:原则在7月1日前要将已在学校就业办登记盖章了的研究生调档函送至学校档案管理部门,未按照规定提交调档函,可能会导致档案发往生源地。
毕业后,档案怎么转递?只能通过机要进行转递吗?
根据相关规定,档案严禁个人自带,那么档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转到接收单位,目前来说,档案转递的方式主要有3种形式:
①通过机要的方式进行转递,机要是机密要件的简称,是专门转递具有保密性质材料的一种特殊方式。
这种方式由机要局承担转递任务,安全可靠。
②专人押送的方式进行转递,高校作为流动人员聚集地,人数较多,一般不采用这种方式。
③EMS的方式进行转递,根据2015年教育部、国家邮政总局等相关部门下发的文件精神,高校毕业生档案可以采用EMS的方式进行转递,目前,这种方式也是高校通用的方式。
2022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档案转移去向
大学毕业生档案一般存放在原毕业学校、工作单位或人才交流中心。具体如下:1、原毕业学校,毕业后有打算考公务员的学生,辅导员一般会将档案寄存在学校。可以寄存两年,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2、工作单位,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国企招聘的学生,被录取后,持报到证可以直接将档案迁入工作单位,由单位档案室或人力资源部门统一保管。3、人才交流中心,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有两种情况。一是毕业两年后未落实工作单位,档案将由原毕业学校退回原户籍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也就是高中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二是部分入职民营企业的学生,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没有人才档案管理权限,不能接收人才档案。这时就需要将人事档案就近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可以持报到证或劳务合同等前往附近人才交流中心办理档案寄存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