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入殓师》海报
最近,“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入殓师》重映,引发了人们对“死亡的尊严”的讨论,阿信也重温了一遍这部让人心情复杂的电影。
“入殓师”是传统的祭祀礼仪师,为逝者进行最后的仪式,这部电影在豆瓣上已有50多万人评价,评分高达8.9。
在电影中,入殓师温柔地对待尸体,为他们化妆、穿衣,不仅让人们没有感受到死亡的恐惧,反而让人“感动”和“释然”。
而这部电影让人心情复杂的原因之一,在于“入殓师”这个职业的珍贵和难得,电影的开始,男主角周围的人都不理解他的工作,电影的结尾,男主的父亲去世后才被人发现。
而在日本现实社会中,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死亡之后,能像《入殓师》中所描绘的那样,在家人的陪伴中有仪式感地离开。
一个温柔的职业
记录生命最后的旅程
文 | 阿信
01
“无缘社会”的时代
“善终”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
2010年,NHK(日本放送协会)上映了一部纪录片《无缘社会:无缘死的冲击》,对日本全国共1783家所有的地方公共团体进行了独自调查。
调差显示在前年的一年时间里,没人领取,由地方公共团体自行火化与埋葬的逝者有三万两千人。
日本自杀率在发达国家高居第二,很多人正在默默死去,甚至连收尸者都没有。
这样“无缘死”的背后,是对日本社会的拷问:不能安心养老的社会,不能安心死去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失去牵绊。
日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叫做“无缘社会”的时代。
在这部纪录片中,有像小林一样,从家乡来到东京打拼了一辈子,退休之后与同事、邻居渐渐疏远,和家乡也断了联系,最终孤独地终老。
纪录片《无缘社会:无缘死的冲击》截图
也有明明和儿子住在一栋房子里,却在死亡后一周才被儿子和儿媳发现。
这部纪录片播出后,触动了许多年轻人,很多人都开始担心自己的未来。
豆瓣网友评论
若问人生要怎么落幕,多数人都希望健康地活着,健康地死去。然而,无论有多健康,人死前一定需要他人照顾,就算健康的人,走后仍需要有人帮忙处理后事。
于是,一个叫“善终守护师”的职业出现了。
02
什么是“善终守护师”?
善终守护师的工作在入殓师之前,而所谓善终守护师,意思就是“守护”临终者的人。
柴田久美子女士于2002年正式投入守护临终者的事业,2012年她开始使用“善终守护师”这个名称。
善终守护师因而首度在日本成为一种“职业”。
柴田久美子 图:平安之家 提供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独居而“孤独死”的人数增多,善终守护师这个工作显然有其必要。
那么,善终守护师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简单点说,就是对想在家或去让地点临终的人,提供24小时的陪伴,帮助他/她们平安踏上归途。
为了让临终者幸福地度过最后的日子, 不留下遗憾,善终守护师会与他们本人商量从最后的治疗到入殓前所有准备工作,换句话说,就是让临终者依自己的意愿上路。
善终守护师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与医生联络协调、安排墓园、组织告别方式,也就是帮助临终者安排在何处以什么样的方式迎向人生终点。
善终守护师在现场的工作有四项重点:
一、与临终者肌肤抚触
二、不断演练倾听、复述和沉默
三、不断以“没事,没关系!”来安慰临终者
四、与临终者“同步呼吸”。
说起这个职业,柴田久美子的形容是:大概可以说是让人幸福归去的守护人。
父亲的死亡是柴田久美子从事善终守护的原点。那时她还是小学六年级,父亲因胃癌,生命只剩下三个月,他去世那天,房里的纸门透着微光,许多大人围着卧病在床的父亲,他跟每一个人道谢,最后握住久美子的手,微笑着说:“谢谢你,小久。”
不久,她感到父亲的手冷了、硬了,眼睛再也没睁开。
后来,她听到了特蕾莎修女的一句话:“即使人生有99%的不幸,临终时若能获得1%的幸福,这样的人生就算是幸福的。”柴田久美子便立志要让所有临终者在爱的氛围中辞世。
她先去了一家高端养老院就职,但她发现,养老院过度依赖医疗体制,老人家无法按自己的意愿善终。
她在那里看到很多老人只能凝视着白色的天花板死去,心里也十分难过。后来,她便去了来到人口只有六百岛根县离岛知夫里,在那里做了四年的居家看护。
而后,2002年她在那里成立了专门从事善终守护的“平安之家”,服务那些希望善终的老人。
柴田久美子说:“就像母亲把刚出生的婴儿环抱在手臂里一般,经历过用双手环抱临终者,我才发现他们教给了我无数宝贵的道理。”
在从事了多年的善终守护的工作后,柴田久美子将她的见闻、感受,写成了一本书——《善终守护师》。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
03
人生的最后一程
如何“优雅”地告别
什么是“幸福死”?
有人觉得是住在熟悉又充满回忆的家中,迎接自己的临终;有人觉得是在有人照料的医院;也有人期待在盛开的樱花树下离世……还有位吉他手说他想抱着吉他长眠……
在《善终守护师》中,柴田久美子对“幸福死”,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有梦想。
二、有人支持最后的生活。
三、有自己做决定的自由。
如果这三点都有了,同时又能保持心理平衡,那么这个人就可以迎接自己的幸福临终了。
然而,要达成这三点并不容易,对于“无缘者”来说,要达成第二项就非常地艰难。
从事善终守护工作这些年来,柴田久美子拥抱过好几十位临终者,守护他们到最后。
有一次,她看到某位百岁老人经常随身携带小镜子,就为什么这么爱照镜子,老人回答:“我一直在练习,走的时候,跟大家道谢完再含笑而去。”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日本有八成的人希望在自己家里临终。
但是,日本在2006年通过了一项针对公立养老院的临终加给政策(根据临终者接受特别看护的天数,用临终者的保险金支付给养老院,当作补助),这让在自己家临终变得更加困难。
医生长尾和宏表示,而养老院里有很多看护都没有受过临终守护的培训,老人只要有一点状况,就会叫医生来,让老人最后的时光都在与冰冷的医疗器械相伴。
前些年有一本畅销书《最好的告别》,书中就对医疗和人的尊严进行了探讨。人都有一死,多了解一些临终关怀的知识,对每个人都有益处。
柴田久美子说:“如果现在不推动守护临终尊严,我们的子孙看到双亲、祖父母临终前的凄凉场景,会认为自己也会如此悲惨地死去。这种情况如果一直持续下去,只会让‘活着’变成年轻人的悲剧。”
有一次,两位 70多岁的女性来找柴田久美子商量,她们是独居的邻居。
其中一位对另一位说:“我可以守护你临终吗?”
对方吃惊地答道:“啊?我跟你又不是那种关系……”彼此默契不够,双方无法再继续对话。
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离世,便需要提前准备。
首先是与信赖的人沟通交流,如果没有的话,一位善终守护师也许能够给予同样的帮助。打电话安排,想寿终正寝,到时要拜托谁来守护,期望怎样守护。最好连细节都写好。
这些预备工作远比祈求“健健康康地快速好死”来得切实。
柴田久美子就有一本临终备忘笔记,上面写着自己希望的临终细节。虽是白纸黑字,但也未必有用,临终时,家属还是会优先考虑医院的意见,或根据医院的安排来,因此,如果有家人的话,还必须事先与家人协商好。
她还在临终备忘笔记里写下了自己指定的善终守护师的名字,同时投保了生前给付的终身保险。在被宣告来日不长时,这笔保险金就投入善终守护之用,保障余下的日常生活。
她说:“死说起来简单,但实际非常复杂。请为死做好准备,远足时若没备好行李,怎么会愉快?准备好行李便当才会有个美好的远足。”
柴田久美子把守护的智慧称作善终学,善终学其实就是教人在活着时就学习与死有关的事,也就是生死观。
人对死的认知若发生改变,就不会再恐惧死亡,不觉得需要避讳谈论死亡。
结尾: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关注到老年患病群体,像今年热门的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还有前两个月上映的《关于我妈的一切》,都让人对疾病和死亡产生思考。
在我们国家,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医学界也开始探索和普及舒缓医疗,2013年2月,北京协和安宁支援团队正式成立,这是北京市第一个以舒缓医疗理念为核心的志愿团队。
我们总是在追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可是如果我们连如何与这个世界告别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真正理解生命呢。
就像《善终守护师》中所写的:“死的方式展现了一个人的人生观。”
THE END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 生活的逻辑: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 |《霓虹灯外》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子夜》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一个温柔的职业,记录生命最后的旅程】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w.tpjde.com/news/5422.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推平第移动站 http://mip.tpjde.com/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