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里稍微算了一下在青道打棒球三年,到底要花多少钱。小伙伴们看完纷纷给自己的崽送上祝福——早日进职棒赚大钱吧!
不光咱们这么想,日本的小学生也都是这么想。根据近30年来第一生命保险株式会社、日本FP协会调查、索尼生命株式会社的调查结果,日本小学生憧憬职业排名前二的分别是职业棒球选手和职业足球选手。
假如我们的青道崽崽们从小就把进入职棒列入自己的职业规划,并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顺利入职的话,
这份工作的性价比怎么样呢?这一篇就讲讲日本职棒选手能赚多少钱吧。
1、初始年薪
和世界上所有的社畜一样,成为雇员的选手要和雇主,也就是球团,签订入职协议,在入职协议中会决定选手的初始年薪。
在日本,加入职棒的方式有选秀会上球团指名和自由签约两种形式。
自由签约的对象一般已经是在社会人或者其他机构(比如海外)打球的职场人士了,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初始薪水由社畜本畜直接和资本家(球团)谈判就可以,没有明确的上下限规定。
而选秀会上被球团指名的选手往往是高中或者大学应届生,也就是还没有步入职场的新韭菜。因此,初始年薪的上下限是被日本棒球协会限定好的,谈判的范围只能在这个区间展开。
第一年度的年薪最高不得超过1500万円,不过,对于备受期待的高位指名选手,球团可以签订附带一定激励条款的奖励金,使第一年度可能拿到的薪水超过1500万円。
选秀顺位越高,通常越容易拿到更高的初始年薪,第一指名有很大可能达到封顶年薪。随着顺位的下降,初始年薪也相应下降,为了防止球团割韭菜割得太厉害,日本棒球协会规定了第一年度的底薪——登记在一军的选手1500万円,登记在二军的选手440万円,育成选手240万円。
目前十二支球团开出的薪水范围大致也在这个区间,即使最末指名也能拿到500万円左右,育成选手大概在240万円到300万円之间。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第一年入团的选手(育成除外)都是从二军登录开始,那么如果他在第一年就得到机会被短暂提拔到一军打比赛的话,根据他登记在一军的时间(并不需要登场比赛),折算出“一军效力”比例,按照比例可以领取一军最低年薪和当年合同年薪的差额。
举个例子,假如御幸以第一指名被球团签下,第一年年薪是1500万円,那么他在二军蹲一年和提拔到一军蹲一年,实际到手工资不会有任何变化,都是1500万円,因为一军最低年薪和当年合同年薪的差额是0。
但假如御幸是第第五指名被球团签下,第一年年薪是500万円,赛季前一半待在二军,后一半被提拔到一军,他的到手工资就是500万円+0.5×(1500万円-500万円)=1000万円。
2、契约金
在签订第一份合同时,除了年薪之外还有一笔一次性的契约金。这笔契约金可以看成是球团“买断”选手的费用,也包含了球团对选手的期待值。因为职棒届的淘汰率是相当高的,每个选手都可能在赛季末收到“战力外”通知,也就是被炒鱿鱼了。那么这笔契约金实际上是球团预先支付的“养老金”。
之前土豪的巨人队曾经开出高达,10亿円天价的契约金,让其他没那么有钱的球团难以自处,所以后来联盟修改了规则,契约金上限是1亿円保底+5000万有条件的激励金。通常第一指名的选手可以拿到封顶的契约金,随着顺位下降,契约金的金额也在下降,到了末位指名就只有三千万円左右。
看一下土豪队开出过的巨额契约金:
- 高橋由伸(1997年),6亿5000万円
- 上原浩治(1998年),5亿円+引退功劳金1亿2000万円(这位是杨有趣的参考投手)
- 二岡智広(1998年),5亿円+引退功劳金7000万円+表现奖励金3000万円
- 阿部慎之助(2000年),10亿円(和御幸一样出身东京,高中通算本垒打38支,大卒一指)
- 内海哲也(2003年),2亿5000万円
- 野間口貴彦(2004年),7亿円
育成选手也能拿到一笔年薪外的一次性奖金,不过并不叫契约金,而是叫“支度金”,数额和动辄上亿的契约金比起来就寒酸多了,根据入团测试的表现,大概在200~300万円之间。
1、日本职棒选手月薪统计
职棒中动辄年薪过亿的精英球员,毫无疑问是社会上的高收入群体。那么那么如果以职业棒球选手这个工种整体来看的话,棒球选手的月薪是多少呢?
根据日本职业棒球选手会公开的2017年度12支球团的月薪调查结果,虽然每个球团都有偏差,但全球团的平均月薪是319万円。(注:包括一军和二军选手,不包括育成选手。)
在支取薪水的周期方面,每位选手可以和球团具体协商,有的是每月领取,也有的是每两个月领取一次或者按季度领取。而外国选手通常希望一次性支取,这样如果在赛季中不幸受伤,也可以带着预付的工资回国。
2、日本职棒选手年薪统计
每年到了11月底的休赛季,就是选手和球员根据下一年度合同变更开展谈判的时间。很多选手都表示,这个阶段甚至比比赛的时候还要紧张。
根据2017年度的统计,12支球团全部登录选手(不包括育成)的平均年薪如下:
全球团所有选手的平均年薪是3826万円,和同时期日本社平工资的432万円比起来可谓是高薪职业。但是,各球团间的贫富差距也是蛮大的。软银和巨人分别是洋联和央联的土豪球团,而DeNA则是12球团里最抠门的,在软银队上班的工资是DeNA的2.69倍!
3、不同工种的年薪情况
大家发现没,12支球团有一个共同倾向,外野手年薪最高,其次是内野手,捕手的年薪是最低的,只占到球团平均工资的一半左右。
会不会是因为捕手人数较少,所以产生了统计偏差呢?那么在同工种内进行一个横向比较,选取了2020年日本职棒12球团登录选手(一军二军,不包括育成)的推定年薪做一个统计。
整个职棒现役选手有928人,平均每个球队77人,而投手超过半数。其中在一军登记的人数是每队31人,每场比赛能进入板凳席的人数是26人,不足球队人数的一半。
其中能够拿到1000万円以上年薪的有567人,占到61.1%,也就是说有超过六成的选手可以认为是高收入群体。其中投手部门的整体“贫富差距”要小一点,有64.85%的投手可以拿到1000万円以上;而捕手部门虽然只有52.08%能拿到1000万円以上,但是和其他部门的差距并不大,也就是说同部门竞争的话。
但是如果看年薪1亿円以上的精英群体的话,两极分化就非常严重,所有部门通算有11.85%的球员可以拿到过亿年薪,投手部门的高薪人数占比不到平均值但相差不大,因为投手部门人数总体偏多,而且内部的工种也更加细分,中继投手的薪水普遍不高。
但是外野手和捕手的超高薪比例相差三倍以上!也就是说有接近两成的外野手可以拿到过亿年薪,而只有6.25%的捕手才能拿到过亿年薪。
这是因为在职棒的薪水评价体系中,野手作为击球员的能力会对年薪产生巨大影响,而守备方面为球队的贡献度相比要小一些,因此强打的内外野手年薪会大幅增加。
相反,由于捕手的守备门槛较高,在打击方面强打者相对较少,而守备位置又是对胜负影响很大的位置,从倾向性看,胜利归功于投手和击球员,而失败则被认为是捕手的指挥失误,从而很难提高评价。
目前,日本职棒年薪最高前10名有3名投手,3名外野手,4名內野手,投手最高年薪是6亿5000万円的菅野智之,野手最高年薪是5亿7000万円的柳田悠岐,而捕手最高年薪是2亿円的森友哉,在年薪总榜中排第40。
4、工龄对收入的影响
以下是12球团对不同年龄段的选手平均薪资的汇总表。
职棒选手的工资呈现出明显的论资排辈的迹象,虽然是竞技类运动,但整个行业还是越老越吃香的。这是因为选手每年要和球团谈判更改合同,根据本年度的表现会有上浮或下调,但基准是按照当年年薪来计算,所以能够在职棒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们,已经积累了最够高的基准薪水,即使收入被砍半,总量也还是很可观。
而没有竞争力的选手,又会在30出头甚至20几岁的当打之年就被球团宣告“战力外”,成为失业大军的一员,不再参与薪水的统计,所以职棒选手的年薪呈现明显随年龄递增的趋势。如果成为常青树,在35岁还能在球团获得一席之地,一年的收入可能会超过初入职的好几年。
另外,除了土豪的软银外,阪神队也是个不错的养老选择呢。当然了,各个球团都会把这样的机会留给本队选拔培养出来的选手呢。
5、和其他职业运动项目的横向对比
目前,在日本所有的职业运动员里,职棒选手的收入是最高的,目前年薪超过1亿円(含1亿円)的选手有110名,超过2亿円的有47人。而同样很火热的日本足球J联赛的平均年薪不到2700万円,超过1亿円的选手只有15名左右,超过2亿円的一个也没有。总的来说,职棒选手的性价比还是很不错的,毕竟是体现了日本人梦想的职业运动。
但是,不同工种间的贫富差距也太大了吧!捕手的性价比好低呀!
外野手们在广袤的草坪上戴着墨镜哼着歌,时不时秀一下美技接杀、镭射肩传球,还可以跟看台上的观众友好互动。等到打击的时候豪迈地打出去,收获队内第一高薪。
內野手们在平整的土地上嚼着口香糖哼着歌,时不时来个飞扑救球、极限双杀,还可以上投手丘对投手拳打脚踢。等到打击的时候豪迈地打出去,收获队内第二高薪。
投手们在一人独享的高耸投手丘上,接受着观众的欢呼、吸引着最多的镜头,到打击的时候要么在队员席岿然不动(洋联),要么上去随便挥三下棒子(央联),拿着全队第三高薪。
捕手们在尘土飞扬的本垒板后涂着指甲裹得粽子一样,忍受着指根的剧痛、肩部的劳损、肘部的牵拉、膝盖的积水、屁股的痔疮,动不动就被擦棒球打得晕头转向,还要被冲向本垒的200斤胖子人参公鸡。脱下10多斤重的捕手装备一边琢磨着下一局的配球一边走上打击区,灰头土脸地下来,拿着不到投手和野手一半的低薪。
得分多是野手打得好,失分少是投手投得好,输了球是捕手配不好。为啥说投捕关系是battery,如果不是用爱发电,谁来干这破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