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艺芳时期(1918年-1952年)
1、创办人曾宝荪、曾约农介绍:
曾宝荪(1893——1978),女、教育家。湖南省双峰县人。字平芳,别号浩如。1893年生。父亲曾广钧,是曾国藩孙辈中最年长的一个,她又是曾孙辈中最年长的一个。幼时从祖母郭筠(馆名艺芳,曾纪鸿夫人)学,也请塾师。不缠足。稍长,入上海晏摩氏女校,继入务本女学校,再入浙江公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入浙江冯氏高等女学校,成绩优异。1912年春,去英国留学,先入瓦津私塾礼堂学校(中学女校性质),专心学英文,又进黑山高级女子中学,她相信科学救国,攻读理科课程,进入伦敦大学的西田书院(中学性质)。1916年夏,考得伦敦大学理科学士学位。后去剑桥、牛津大学读研究项目,次年又读师范科。回国后,得亲友及社会人士赞助,创办了 “艺芳”女子学校,自任校长。先在西园开学,计有英文、算学专修生及大学预科两科,后迁曾国藩祠的浩园,实行六年中学一贯制。 她在担任艺芳女中校长期间,于1928年出席在耶路撒冷召开的世界基督教协进会会议,次年参加在日本召开的太平洋国际学会。还先后担任过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湖南省立第二女子中学校校长、湖南省高等检定考试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临时参议会第一届和第二届参议员、国民参政会第二届参政员等职。1928-1938年曾宝荪先生担任太平洋国际交流会第二界,第三界大会的中国代表,先后四次出席国际交流会,为提交中国的国际地位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当宋美龄为争取国际支持在美国发表演讲的同时,曾宝荪先生在英国伊顿学校(Eton学校)乃英国的贵族学校,英国的王子及外国的王子都来此就读)发表了题为《中国必胜》的演讲,批驳了当时流行的“中国必亡”的谬论。这是东方女性在这里演讲的第一人,她的演讲使中国的抗战得到了国际社会更广泛的观注和同情。 1938年,国民党中央筹组三民主义青年团,她说:“无意于傍虎乞食”,因此,虽被任命为三青团筹备委员,却托病不去,但在1946年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时,她为代表之一,入主席团。在蒋介石竞选“总统”期间,她用英语向北美广播介绍和美化竞选情况。" 她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是独身主义才,又是基督教徒,编校过《新旧约圣经提要偈子》。1949年去台湾。1978年在台北逝世。著有《曾宝荪回忆录》。
曾约农(1893-1986)
曾约农(1893-1986),男、教育家、湖南省双峰县人,为清朝名臣曾国藩嫡系曾孙。弱冠考取第一届庚子赔款赴英留学,在伦敦大学攻读矿冶。1916年毕业后,旋入剑桥皇家矿冶学院研究,归国后创办艺芳女校于长沙,任常务董事长,主管教务兼任教习。对日抗战胜利后,创办湖南克强学院。1949年避难香港,随后转赴台湾,受聘为台湾大学教授,后于1955年被东海大学董事会推举为东海大学首任校长。1956年台湾政府派其为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席代表,以其博识宏论蜚声国际论坛。1956年起被聘为台湾国策顾问。1958年曾约农先生任期届满退休。东海全校师生极力慰留,甚至有学生绝食以示其慰留之意。临别前,曾约农先生赋有「留别东海」一诗抒怀: 两载桃畦手自栽 横渠孤负叩钟来 武城弦诵惭宗绪 沂水风雩惬素怀 借得寒鹤耽落拓 非关鸡肋委尘埃 相期东海鲸吹浪 一为中原洗劫灰 1973年,东海大学为纪念曾约农先生,遂将校门口连接到教学区的主要道路命名为约农路。1986年12月31日,因多种老人病并发,逝世于台北荣民总医院,享寿九十五岁。
2、名誉校长郑培民、田家炳介绍
郑培民(1943——2002):1943年7月23日生,河北武安人,生于吉林省海龙县。196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至1968年在吉林大学物理系学习。 1968年至1970年初,到辽宁省3275部队锻炼。1970年3月分配到湖南省湘潭电机厂工作,历任湘潭电机厂子弟中学党支部书记、厂团委副书记、电机厂党委办公室主任(其间,在清华大学经济干部企业管理研究班学习一年半)。以后,又任湖南省湘潭电机厂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1983年至1992年,先后任中共湘潭市委副书记,书记,中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1992年10月至1995年10月任湖南省副省长。1995年10月在中共湖南省委第七届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1996年被聘为我校名誉校长。2001年1月湖南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是中共十三至十五大代表。 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是党在新时期优秀干部的代表。郑培民书记给我校的特别重视和关怀,一年时间内亲临我校视察和指导。从奠基到竣工建成,从慰问我校教师到接受我校名誉校长证书处处体现着我校的高度关心和特别的关怀。
2002年3月11日,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田家炳 田家炳先生是广东省大埔县人。1919年出生於古野乡银滩村的拱辰楼。自幼天资聪颖,才思过人。1933年进大麻中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1935年因其父病逝而辍学。1937年,18岁的田先生前往越南与同乡组织茶阳瓷土公司。1939年汕头被日军占领,便转赴印尼致力於橡胶工业。1958年移居香港。 二十年後田先生成为香港殷实的实业家。 田先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据不完全统计,在大埔及省内外捐建的学校有144所,医院52间,桥梁216座,道路、广播电视工程、山区图书室筹项目483宗,总额高达数亿元之巨。为表彰田先生的杰出功绩,弘扬其爱国奉献精神,紫金山天文台将自己发现的,国际编号为2886号的新小行星,经国际组织批准,於1994年3月26日正式命名为田家炳星。英国女皇在白金汉宫给田家炳先生颁授MBE勋章。田家炳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儒商,2006年香港回归十周年时,受到胡锦涛主席的特别接见。 1995年投资500万人民币襄建我校东校区,被聘为学校名誉校长,被长沙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警市民的称号。在湖南还有浏阳田家炳实验中学、衡阳田家炳实验中学、湖南师大田家炳书院得到他的捐助。
3、学生曾宪楷、曾昭燏、左景馨、陈昭炳、徐绍英介绍
(1)由艺芳出钱保送至左景馨、陈昭炳、徐绍英到英国牛津、剑桥大学学习,毕业后回母校服务。左景馨:左宗棠曾孙女,教授化学,几十年深得学生敬爱。
(2)曾宪楷(1908——1985),国立湖南大学文科学士,燕京大学硕士,历史学家。解放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诗、文俱工,有《七七庐沟烽火》、《王昭君》等著作传世。曾宪楷女士幼则为诗,其【咏史】云: 英名留万古,盖世气无俦。子弟八千渡,关河百二收。 虞歌辞虎帐,霸业失鸿沟。成败寻常事,龙兴说刘汉。 读书艺芳女校时,她曾发起成立“麓山消夏诗社”。在【麓山消夏诗社公启】文中云: 淞江战血,惊心陵谷。楚士多悲,日夜江声,湘流有泪。感物吟志,抚景伤时。触绪生文,莫能自己。不有吟社,何申雅怀。 这正是针对日本侵略者之暴行,要用诗歌来唤醒人民,表现了诗人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曾宪楷这位诗文俱佳的历史学家,为了自己的事业,终身未婚。
(3)曾昭燏(1909--1964)。艺芳女校毕业,金陵大学学士、伦敦大学硕士。1954年任南京博物院院长直至去世。是我国著名的女考古学家和博物馆学家,也是现代中国博物馆学和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著有《曾昭燏文集》,被誉为当代的“李清照”。 《洱海看日出》
“冉冉孤轮出海隅,寒光如练玉平铺。 离人对此真愁绝,清景依 稀似北湖"。 《五月一日感怀》 “扰攘剧怜加勒比,然疑还启戴维 营。 弥天剑气凭君掩,谁是斯人九鼎牲?"
4、浩园简介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祠简介
浩园是湘军统帅曾国藩的祠堂的后花园,地处蔡锷北路局关祠,占地60余亩。建筑布局基本采用传统的中轴线为主,东西两翼展开的手法。中央是神殿,前后都是假石山,水池环绕,景象丰富。其中有莲沼、桂岭、石廊、霞洞、绿衫亭、紫虹桥、听香阁、环青楼等八景,总名曰浩园。 园成,年节祭祀,且是文人墨客聚会之所。据一些笔记记载,郭嵩焘、王·(门+岂)运、王先谦以及近代的傅熊湘、曹典球、陈天倪、徐桢立、刘宗向、李肖聃等南社诗人也曾在此餐叙、诗会。兹录陈天倪“浩园八咏”两首于下:
石廊
逶迤一道绕羊肠,莫莫松荫拂槛凉。
黄叶未曾辞古树,晚花似已怯秋霜。
谅无九折容回马,岂有歧途患失羊。
到处流泉堪洗耳,不愁伤足有迷杨。
紫虹桥
园桥如璧接晴空,莫误朝霁露彩虹。
隐隐林烟无断续,潺潺流水自西东。
云山倒插成昙影,风雪回看入画中。
荡漾波光真有幸,天教长此照惊鸿。
可见浩园景色之佳美。
5、教师李剑农、陈天倪、李肖聃、徐绍舟、刘洪度、熊菊如
李剑农(1880-1963)湖南邵阳县人。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治经济史学家。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研读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政治史和中国古代经济史。所著《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被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史的最清晰、惟一全面的评述”,并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中国经济史》描述了中国三千多年的经济发展概貌,是建国后出版的第一部系统的中国经济史专著。另著有《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政治学概论》、《武汉革命始末记》、《明清史讲稿》等。
陈鼎忠先生,字天倪,益阳人。博通经史,尤擅词章。年少时,才气纵横,下笔不能自休。所撰《法意》,遐迩传诵,人皆称其有经世济民之略。先后任教于东北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先生博闻强记,行笈惟衣被杂物,不携一书。讲授诗文,不复持本,悉背诵如流,及门咸惊服焉。体坚实无病,老而不衰。舜徽尝问其养生之术,则曰:“不吸烟,不喝酒,常洗手。守此九字,可以却病也。”
【李肖聃】(1881~1953)学者。原名犹龙,号西堂,笔名星庐、桐园等。长沙人。清末生员。1911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1913年任梁启超秘书。其后历任北京政法专门学校、长沙商业专门学校、湖南大学教授。北平国学院教授兼文学系主任。抗战中,严辞拒任长沙敌伪维持会会长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政委员会顾问。著有《湘学略》、《星庐笔记》、《中国文学史》等。
6、三次毁校三次复校的历史
1926年秋,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因艺芳与自修大学毗邻,省农协便借用艺芳开展农运工作,学校于1927年上半年暂停办。不久发生了“马日事变”,大革命失败,学校成了国民党军队驻扎营地,校舍“听雨轩”被毁,其他财产也遭受重大损失。1928年复校,校董会考虑时局艰难,经费有限,决定将“艺芳”办成六年一贯制中学。
1930年春,长沙战事频繁。5月中旬,桂系李宗仁部打进长沙。8月,王东原部入城,学校又被军队占据,校舍被打烂,财产被抢劫。这是艺芳第二次被毁,学校再度被迫停办。
1931年,经多方奔走,军队撤出,学校再次复学。1932年至1937年,办学卓有成效。教学采用渐进式,第五年学完高中课程,第六年再加以深造,效果很好。这在当时,是在学制和教学上的一种创新。1935年全省举办第二届中学生毕业会考,全省不及格的有30余所,“艺芳”不但全部及格,而且半数成绩在80分以上。以后每届会考,均无不及格的学生。“艺芳”的大部分毕业生都能考取大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长沙形势日趋紧张,日本飞机常来轰炸。1938年8月17日上午9时的轰炸中,艺芳一共中了15枚炸弹,校舍被毁严重,幸而师生平安。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决定将学生寄读于迁往沅陵的福湘女子中学。以后长沙沦陷,校园被占,学校三度停办。
日寇投降后,曾宝荪校长于1946年春来长沙重开学校。当时,学校房屋严重被毁,教学设备洗劫一空,复学困难重重。但在曾校长的努力及许多老校友的支持下,学校又于1946年秋正式开学了。这是艺芳第三次复校。
7、唐冰瑜任长沙女学生联合会会长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6月3日,湖南学生联合会宣告成立,即日宣告全省学生罢课。6月5日,周南女校、省立第一女师宣布和省学生联合会采取一致行动。省立第一女师(即古稻田女师)十人团通告女界维持国货一文中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女学生纵不能持刀跃马,拼死疆场,但也不能坐视国家危亡!然抵制日货一端,则人人能尽之责。且外货输入,妇女装饰消耗之品居多,故妇女购用洋货为尤众……国势至此,一发千钧,覆巢岂有完卵。”6月7日,长沙古稻田第一女师学生邀请长沙艺芳、周南等10余所女校代表在该校集会,发起成立长沙女学生联合会,推艺芳女校唐冰瑜为会长,周南女校周敦祥为副会长。
8、艺芳的组织与学生的自治
艺芳学友会——全体学生与教职员都加入,而校中大事的定夺,在这个会。不但校长教员不能勉强,就是董事会,也不能勉强。可以说实在大权操之于学生,因为学生人数占学友人数绝大多数。
学校得教育部许可为六年中学一贯制。初中不毕业——但学生如要转学,可以给她转学证书——四年级可以插班,收外面的初中毕业学生,五六年便不收插班生了。一年级招生,不超过三十人,等到四年级,即使因为有离校学生而补入插班生,也决不超过三十人。因此到六年高中毕业,人数很少,最多不过二十四五人,甚至少到只有九人。学生一律住校,每日三餐,师生同在一个食堂,见面特多,自然亲切,有如家庭父母子女。学生有小疾病,由学校校医免费治疗,但如有重病则由学校通知家长商量医治
训育工作由师生分任,各班举班长一人,每寝室举室长一人,分任指导与劝化的责任。如有一同学不能听从,可以告知训导主任,再不听从,则训导主任告知校长,校长亲自与她个别谈话。艺芳从不记过,不开除学生,但经校长一番劝导,没有不改悔的。功课不好的学生,各科教员亲自为她们补习,甚至校长也亲自补教,绝不收补习费。
学校规矩,每日六时起床,七时早餐,七时三刻礼拜,八时上课,上午四堂课,十二时半中饭,饭后休息一小时,二时至四时再上二堂课,每日只六堂课,下午的课多半是科学试验、音乐、手工、图画、体育等不太用脑力的课。每礼拜六第一节课由我讲论时事——世界、本国、本省——的要事。每礼拜五下午请名人演讲——讲题包括文学、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使学生多得课外常识。学生的学业成绩,若用升学考试来衡量,可说极好,因为高中毕业联考,我校是百分之百及格;考大学,考出洋也是百分之百的成绩。最好还是学生读书的精神。夜间自修,不要先生监察,考试也不要监场,决无夹带、枪替,或私相传授的举动。至于普通生活上,也做到抽屉不要锁,园中花果不乱摘,别人的东西决不擅用。不是艺芳没有出过失物的案子,有过两次,都查出来了。而且那拿东西的学生有一个痛改前非,有一个自行告退了。
有一次,一个四年级学生失去了一只金表,报告好几次,都没有人送回。于是学友会召开临时大会,有人提议“搜查”,我极力反对,同学中也有反对的。因为搜查,可以有坏人“移赃好人”的危险。但学友会通过要“搜查”,校长也无法禁止。我便将各班同学召集在大礼堂。然后由训导主任、学友会会长、干事一人及被查学生本人,拿她的箱子钥匙——若是锁好的箱子,去开箱搜查。我在大礼堂讲台上讲故事与众人听。我讲了些中国故事,如聊斋上的“王成” “劳山道士”等,也讲了些外国故事,如纪柏林的“失去的光”(Kiplings the Light that Failed)及戴华(M. Diver)的“报复”(Requita1),等等。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心平气和,同学中那些反对搜查的,本来很不高兴,也都不作声了。恰好听得出神之时,忽有工友来报告“金表在垃圾桶内寻到了!”于是皆大欢喜,也没有人追问了。我想那金表很少可能是偷去的人怕搜出,丢在垃圾桶内的,因为时间不许可,因此可能是扫地时,工友不小心,扫出去了,也可能学生们自己吃零食时,纸屑果皮包住,连金表一起丢了。总之,从那以后,没有失过东西。尤其大众听笑话故事时,把气氛和缓下来,大众嘻笑的再上课,将一天大事,化为无事。这就是艺芳师生合作的精神,也是艺芳的民主精神。
学生对于学校财政可以过问,每两个礼拜,可以查学校的伙食帐一次(那时因为人少,没有由学生自办伙食),每学期也可查学校财务帐一次,出入对照,可以看出学校收入的学费、膳费、杂费,远不够学校的开支。其中尚除开巴师、约农、萧女士与我不受薪水,外国来的教员,由国外友人支持,也不支艺芳薪水。因为如此,所以不敷尚不太多,而学生的杂费,每每还有多余的退回与学生(学生每人每学期缴学费二十五元,膳费二十元,杂费十元,均光洋计算。杂费包括电灯、炭、文具等,多退少补,中途退学,只退膳杂费,学费不退)。这样学生对于学校财政,很清楚,也很信任。
二、长沙市第十四中学
(1952-1989年)
(长沙市第三女中,新十四中,望麓园中学)
1、钟声骅老师、学生嵇汉雄
(1)1956年钟声骅老师被推选为优秀教师前往首都北京参加全国教育工作会。
(2)学生嵇汉雄,53届初一班学生,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曾任黑龙江省机械研究所总工程师,她是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获国家发明奖,全国“三八”红旗手,省特等劳动模范,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电视剧《人杰》就是以她为原型创作的。
2、周昭怡简介
周昭怡,女,湖南长沙人,1912年11月2日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湖南分会主席。
她的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一、二、三届书法篆刻展览,她所书匾额、楹联、诗高速碑文扁及省内外各地,其最著者如:重修杜工部墓碑,屈原祠“光争日月”、南岳“棂星门”等擘窠大字,桃花源“武陵春雪”,黄河碑林“剑门”等刻石题字,天心阁、岳阳楼、王船山祠等处木刻楹联。她的楷书《岳麓书院记》、《石钟山记》、《国际书法展览作品精选》曾被出版。1986年9月,周随中国书法家代表团访日,蜚声海外。她的名字编入1988年出版的《华夏女名人词典》。
1983年2月选为民进湖南省委常委,省妇联常委。1995年后当选为第一届、二届、三届、四届湖南省政协委员,第五届湖南省政协常委。在我校担任副校长校长26年,为我校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3、长沙市中学中办得最好的分校——梅花分校
长沙县梅花乡征购土地380亩,建立梅花分校,作为教学和学农基地,师生轮流下乡学习和劳动。分校有打米厂、发电厂以及水田、桔园、茶园、猪场等设施。结合生产开展了教学科研活动,如水稻激光育种,单倍体育种,水稻高产试验,花生培土壅蔸试验,蘑菇、灵芝栽培试验等。梅花分校是当时长沙市中学中办得最好的分校,接待过多批省内外师生和农村干部参观学习。1975年省教育厅在梅花分校召开的有全省各地、市、县负责教育工作的领导参加的“城市教学改革现场会”,充分肯定了梅花分校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道路取得的成绩。《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学校教学改革要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道路》的文章,肯定并阐述了梅花分校“三结合”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
4、名师荟萃
1984年6月,杨道正调任市教委副主任(后为教委主任),胡立任校长,刘自英任书记。1985年2月,张驱美任书记。这一时期,学校加强了师资培训工作,聚集了一批在长沙市教育界很有名望的中青年教师。如有“三肖”之称的语文肖时俊,数学肖江汉,政治肖法良;还有数学杨道正;物理胡立、江仁多;化学曹子远;生物鲍惠生;电教皮岭春等等在省会名气都很大。
5、电化教学是这一时期学校重要特色之一。
1980年,电教老师皮岭春参加全国中学物理科电化教学交流会。他制作的“楞次定律投影演示器”获优秀器件奖。1982年,学校在全省中学物理实验经验交流会上,送展的《白昼、多用、磁性光具盘》和八套电学投影演示器件获两个一等奖。1987年“趣味磁现象”等投影教具获省一等奖。1980—1990年,自制教具856套、1594件,其中6套投影教具被编进卫星电视教材。《物理投影教具集锦》一、二集,在中央教育电视台播出,获全国卫星电视成果奖。优秀电化教具,获全国、省级和市级奖的分别为3套、2套、10套;电教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的分别为3篇、13篇。学校先后9次被评为省、市实验电教先进单位。学校重视实验电教人员的地位,对他们在提薪、评优、评定职称方面都予以重视。电教组长皮岭春被评为高级教师,并先后获得市、省先进电教工作者,省优秀教师称号。
6、德育工作在这一时期取得重大成果。
1984年,学校与工程兵学院一道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每年,初中学生“参军一日”,高中学生“一周军营生活”,学习解放军顽强刻苦,严明守纪的作风。学校也派出教师帮助部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讲授音乐、摄影等知识。这一活动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的肯定,并在《解放军报》上发表文章予以推介。1988年,学校被评为长沙市“军民共建”先进集体。同年,高三毕业生彭凯、彭煜、赵宁三位同学在火车上见到流氓团伙欺侮少女,他们见义勇为,匡扶正义与歹徒作殊死搏斗的英雄事迹受到省、市教委和团委的奖励,授予他们“先进青年”称号,并全部保送上大学。其事迹在市、省、中央电视台都播映,受到社会广泛的赞誉。
7、辉煌的教学质量。
1982年高考,全国平均录取率为4%,该校录取率为30%,清华、北大均有学生考取。1987年初中毕业会考,七门学科中有四科名列全市第一,三科名列第二。升学率为96.29%优秀率为41.01%。十四中成为长沙市初中教学的一面旗帜。每年招生时,学校被踏破门槛,热闹非凡。
四朵金花的王家四姊妹。大姐王孝志、51年高中毕业,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后在北京航空航天研究院工作,是研究火箭的专家,高级工程师。二姐王孝愈,54年高一班毕业,考入中南大学,后在中南矿冶研究院工作,高级工程师。三姐王孝念,58年高4班毕业,考入中南大学,工程师。小妹王孝思,59年高5班毕业,入哈工大学习,后在北京航天研究院工作,研究运载火箭方面的专家,高级工程师。
号称姊妹花的63届高十三班学生大姐陶世苾,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北京市人大代表,高级工程师。小妹陶世荃,同届高十四班毕业,考入北京大学,后去英国留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专家级著名学者。
59届高五班学生黄琼瑶,59年考入湖南医科大学,现为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教授,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79届高三班学生,当年高考取得“成群结队过黄河”的优异成绩,全班50人,其中:
(1)、过黄河的八人:①韦岗、清华大学毕业,现任华南理工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②晏麓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现任国防大学教授;③刘一庚,北航毕业,现在美国深造,工作;④伍大勇,北航毕业,现在某公司任职;⑤刘建国,北航毕业,某公司任职;⑥黄天雨,郑州电力大学毕业;⑦霍英以,天津外贸大学毕业,教授⑧刘丹,郑州测绘学院毕业,现任国家人事部副司长;
(2)、教授8人,其中3人任博士导师:
朱启明(教授、博士生导师)、韦岗(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志明(教授、博士生导师)、晏麓辉(教授)、刘一庚(教授)、周治修(教授)、霍英以(教授)、陈玲(高工)。
(3)、去外国留学工作的5人:
朱丽英,留学美国,某软件公司工作;刘一庚,留学美国;
刘丛笑,留学美国,获美硕士学位,现在某公司工作;常沙,留学美国,周小英,留学法国。
4、从政的6人:
刘丹,国家人事部国际交流司副司长;胡迪辉,东区法院庭长;彭建宏,市教育局人才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罗 铭,宁乡电信移动局局长;易文武,电信长沙县移动局局长;宋舜平,长沙市税务局中层干部;
全班共考取大学的学生40人,其中本科生24人。而当时全国高考录取率仅有2%。
8、体制改革是这一时期一大亮点。1988年6月,作为市教委系统首批实行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学校第一个在全省实行校长招聘、教师聘任、内部结构工资制和岗位责任制。在全省二十多名应聘校长竞选中,胡立以大胆的改革精神,翔实的治校方案,赢得了评委和与会者的赞赏,被选为十四中校长。改革主要在两个方面:引入竞争机制,自上而下实行聘任制克服平均主义实行学校内部结构工资制。通过改革,学校出现了“四多”、“三少”的可喜局面。“四多”即要求挑重担的多;争当班主任的多;自觉提高业务水平,积极搞好业务进修的人多;努力参加教育教学实验撰写科研论文的人多。“三少”即工作讲价钱拈轻怕重的人少;论文凭、论资格、吃老本的人少;无所事事,拨弄是非的人少。由于改革成功,省市电视台、报刊杂志相继进行报道。全国各省市来校取经者络绎不绝。
三、长沙市实验中学------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1990-2008年)
1、1993年2月12日,学校隆重举行“曾宝荪、曾约农百岁冥诞纪念大会”。
2、1996年9月2日,田家炳实验中学举行开学典礼。
市委副书记易希文,市教工委书记杨培平在典礼上授“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校牌;省教委副主任张作功、普教处长李钺授“湖南师大第四附属中学”校牌。省市领导和师大副校长蒋冀骋出席了竣工大典。
3、团委副书记李霞荣获市五.四奖章,2005年10月,作为长沙市唯一代表参加了全国中学少先队发展状况调研会议,展示了湖南中学少先队工作的自身特色。
4、1998年10月18日,举行“艺芳—田家炳实验中学建校八十周年庆典”。
5、2002年12月,举行田家炳实验中学二期工程竣工暨省重点中学挂牌庆典。
6、教学比武成绩斐然。
1996年朱亦迁参加全国十四城市体育教学赛课获一等奖。
1998年,梁欢参加长沙市中学生物理学科青年教师赛课,获第一名;参加省赛课获得一等奖。
1999年,“五朵金花”(李为、李慧、梁欢、易安、马罗)获长沙市教学能手称号,成绩为全市最好。
向奕获全国中学英语赛课第一名。
2000年,黄卫获首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001年,周健英获得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赛一等奖。
2002年,杜芬在省中学历史计算机辅助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
2003年刘香兰在省中学历史计算机辅助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梁敬涛、方圆圆、赵秋平。。。。。。
7、荣誉荟萃。
张驱美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同年被评为省教育系统劳模。肖江汉,于1991年获“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称号;1992年被评为特级教师;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6年获“长沙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97年获得华天奖;1996、1999、2002三次担任省特级教师评委,2002年还担任数学组组长。彭代源,1991年被评为省优秀教育世家;1997年当选市政协常委。陈意翼,1995、2003年被评为省致公党优秀党员;1997年当选为市政协委员;1999年被评为特级教师;2000年获得省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园丁奖;2001年被清华同方教育科学研究院聘为中国名师教育网特邀名师,参加“现代教育资源全国共享行动”;2003年获华天奖。曾文生,1996年被评为特级教师,当年荣获香港柏林顿中国教育基金会第二届“孺子牛金球奖”的荣誉奖并被评为长沙市96年“十大新闻人物“之一。赖学显,1998年被评为省优秀教师;1999年获华天奖。江仁多,1998年获通程奖;1999年被评为特级教师。刘务本,特级教师,1989年获湖南省劳动模范;1998年获华天奖;2000年获省绿化三湘贡献奖。周建平2002年获获商银奖。邓亚平,2003年获商银奖。李可林,1993年被评为省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欧阳泰,1993年获省“神箭”英才导师奖一等奖。翁惠敏,1995年被评为省致公党先进工作者;1998年获华天奖。李志伟,1997年当选为市政协委员。张淑桃,1999年获得“九芝”奖。危成哲,2000年获通程奖。李静妮,2001年被评为市教委优秀党务工作者。孟淑元,2000年获华天奖,省德育工作标兵。罗立松,2001年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张伯序,2002年当选为市政协委员。彭庆云,2004年获“九芝”奖。李峰,2005年获商银奖。2006年获 “九芝”奖。2007年彭本辉获九芝奖,刘梅贵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常立新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张伯序当选为市政协委员。
8、体艺方面
(1)成功承办的大型赛事
2005年,全国第九届青少年四驱车模总决赛、湖南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2006年,长沙市中学生运动会、湖南省中学生跳长绳决赛;
2007年,长沙市中学生足球赛;
2009年该校将承办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男排比赛。
(2)音乐
2007年长沙市中学教学班演奏比赛决赛一等奖;
2007年长沙市中学教学班演奏比赛决赛一等奖;
2007年陈龙同学在田汉大剧院举办了湖南省首个中学生音乐会,并在全国葫芦丝比赛中获金奖。
2008年5月作为湖南省唯一中学代表,将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
(3)体育
2006年参加省十运会获六枚金牌;
2006年省中学生健美操比赛团体第一名,男单、女单、混双三人操第一名;
2007年获全国健美操锦标赛混双冠军;
2008年该校获湖南省青少年足球赛冠军。
(4)美术
2007年,我校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书画比赛获五个一等奖。
该校一大批体艺特长生考上全国重点本科院校,其中刘罡同学同时被清华大学和中央美院录取。
(5)其他
1997年,录制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第二起跑线》播放获优秀组。
1998年,学生皮钰参加亚洲滑水锦标赛获湖南省唯一一块银牌。
2004年,高二六位同学参加湖南经济电视台组织的省中学生徒步远行大比拼活动,与市一中、明德、十五中等学校对抗,勇夺三连冠。
2004年,承办全国第九届四驱车模总决赛,取得圆满成功。
2005年4月,规模空前的湖南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该校圆满举行。
2005年,成功承办了全国第九届青少年四驱车模总决赛、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2006年,成功承办了长沙市中学生运动会和“Fun4娱乐绳彩飞扬湖南省中学生跳长绳”决赛。省十运会上,彭嘉雯、刘雨毫、周博维、孙懦湘等获得金牌6枚。2006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暨全国青少年总决赛中,向毅和唐萨莎同学获得国际年龄二组混合双人操的冠军,即国内该项目的年度总冠军。
2009年将承办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男排比赛。
8、领导视察
①1991年1月18日,全国人大代表来校参观,听取学校工作汇报。
②1995年11月10日,田家炳实验中学举行奠基典礼,副省长郑培民等领导出席。
③1996年9月2日,副省长郑培民出席开学典礼,并致辞。
④1996年9月9日,省委副书记、副省长郑培民、省长助理许云昭等领导来学校慰问教师。
⑤1996年11月4日,在田家炳实验中学第一期工程竣工庆典上,郑培民副省长与田家炳先生被聘为名誉校长。
⑥1997年6月26日,省政协副主席龙禹贤率省政协教育考察团来校视察、检查工作。
⑦1998年10月,唐之享副省长为学校八十校庆题词。
⑧2005年,省委副书记谢康生、副省长许云昭、省体育局巡视员张万秋、省教育厅副厅长王键、市委副书记吴志雄、副市长曹亚等领导来校指导工作。
⑨2006年,省政协“读书难,学费贵”调研组调研;美国西部基督高中校长马克先生带领一行人来我校考察交流;
⑩2008年,何寄华副市长来校考察。
9、近五年学校荣誉:
2004年,学校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省园林式单位、市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市首批食堂卫生A级单位等荣誉;
2005年,学校获得市教育局优秀青年党校、市红旗团委、市标杆少先队大队、省文明卫生单位、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市治理乱收费工作先进单位、市教育局老干工作先进单位、市教育局先进工会、市教育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市教育局争创四好领导班子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
2006年,学校获得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市青年文明号、长沙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市文明标兵单位、市教育局人事工作先进单位、市教育局先进基层党组织、市老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2006年8月,与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首届“湖南希望之星班”。
2007年,陈龙同学在田汉大剧院举办了湖南省首个中学生音乐会,并在全国葫芦丝比赛中获金奖;书画比赛获全国五个一等奖;健美操比赛获全国冠军等。
2008年,我校获湖南省青少年足球比赛冠军;获长沙市校园华尔兹集体舞比赛第一名。
部分优秀学生代表
1、张小龙、邵方雅、谢峥、李天书、蒋剑、 陈文、毛新丽、邹日顺等一大批同学获香港田家炳基金会颁发的“田家炳中学优异毕业生奖学金”,大学期间每生每年4000元。
2、学生蒋剑初中毕业未考上某校理科实验班,在我校就读三年后,2006年以理科卷面分661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
3、高三学生彭凯、彭煜、赵宁在火车上见义勇为,与歹徒作殊死搏斗,受到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团委的奖励,并全部保送上大学。其事迹在省、市及中央电视台播映,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4、学生方丁丁参加团中央举办的《改革在我心中,我在改革中成长》征文活动获特等奖,她的《成功之路》一书,由三环出版社出版。 5、学生陈锡刚赴美参加国际特奥会,获三金一银。
6、学生向毅和唐萨莎同学获得国际年龄二组混合双人操的冠军,即国内该项目的年度总冠军。
7、学生陈龙是湖南省高中生开个人音乐会第一人,其葫芦丝独奏获2007年全国金奖。
8、学生刘罡同时被清华大学和中央美院录取,最后选择中央美院就读。
9、学生马琴获2008年新概念英语全国总决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