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中国  未来  系统  政策  行业  设备  基金  快速  教师 

2024,世界财富重新分配的拐点即将到来

   日期:2024-11-17     作者:xinhuo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mip.tpjde.com/news/649.html
核心提示:来源:雪球App,作者: 默默虾,(https://xueqiu.com/1814645066/279277146)这几年,我逐渐发现大家的情绪变化是在普遍焦虑 -

来源:雪球App,作者: 默默虾,(https://xueqiu.com/1814645066/279277146)

2024,世界财富重新分配的拐点即将到来

这几年,我逐渐发现大家的情绪变化是在普遍焦虑 - 戾气重 - 失落 - 焦虑 - 保守 - 焦虑中循环。具体表现在几个很微小的层面:

1. 年轻人开始烧香拜佛、买彩票、摆地摊的人逐渐增多。我有一个常去爬的山,上面有个很有名的寺庙,以前去虽然人也多但是绝对没有去年到今年这么多人过。

2. 一些门槛较低的行业曾经的高收入精英开始进入。这两年很多投资人、金融从业人士、律师等开始做短视频和直播。

3. 讨论买房的人大大减少,讨论要不要卖房,和讨论要不要现在买房的人,大大增加。

4. 普遍职业焦虑感比以前更胜。无论是白领还是小企业主,都是比较焦虑的。要不就是躺平一族,想着怎么薅公司羊毛。

这些情绪是很微观的观察,可能放在一个大环境里面去看,也有可能是非常暂时性的一段时期。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样的情绪放到产业层面,就会发现我们面临的,可能是更大的危机。

—————————————-

整个世界的发展其实是靠一些关键性的技术突破而推动的。如果没有产业和技术的突破,你种地的效率再高,也只是村里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区别,并不会突然一下村里种地的第一名就知道如何盖一栋100层的商业中心了。(要知道超级高楼和普通高楼需要的技术水平是不一样的,就算你会造30层的房子,也不一定能造100层的房子,所以这是一个核心技术区别的层级)

近100年,重大的技术和产业突破,数也数的出来。

工业革命 - 福特创造出了流水线,直接收割全世界100年,直到本世纪出的出现。还为了致敬福特,一开始的车型都用Model S命名。(因为当年福特大名鼎鼎的畅销车款,就叫Model S)

后来呢,是二战时期的核能技术,军备竞赛。

再后来呢,是互联网浪潮。

再后来呢?其实离现在就很近了。

我历史学得不好,但我能记得住的,掰着手指头数的出来的科技爆发,可能没有几次。

而每一次,都伴随着世界财富的大转移。一个新技术如果被垄断,而且壁垒很高,意味着你可以借此垄断世界很长时间。

但我今天想说的并不是讨论谁谁的技术有多牛逼,也不是敢不敢抄的问题,我想说的真正的重点是,我们对于技术的态度和习惯,可能决定了我们在下一次财富分配中的安全边际。

——————————————————————————

正好最近看到铺天盖地的798消息,高合电动车停产,今年国内的估计还会死一批。

那么就用大家比较熟悉的电动车来举例。

发布第一辆Model S的时间是2008年,我们的电动车龙头在2011年发布第一辆纯电电动车,时间上看起来好像相差无几,但实则里面的研发成本相差巨大。

在2008年以前,是没有正式发布的可以量产纯电动车的,电池、能耗、零配件、设计等都是纯自己摸索,啥意思呢,就是没有现成的作业可以抄。一道开放式的命题,让你想答案比较难,还是答案告诉你了你把它背下来写上去,或者是直接抄简单?

以至于在发布Model S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面临着消费者信心和产能的问题 - 要么别人不敢买,要么买了工厂跟不上。所以在那一段时间里,很多机构和投资人公开长期做空、唱空特斯拉,但马斯克致力于用实际行动逼空 — 想方设法完成了首次周产能 5000辆车的生产任务 — 那是在2018年。绝对数字大家可能没有什么概念,但你要知道在2015年的时候,特斯拉的年交付车辆才5w辆,就是说月产量才5k台。3年时间产能提升了4倍。

但很厉害,从2013年开始的销量就大幅远超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我们这样的制造大国,觉得产量还不是最简单的事情吗?只要多开厂就好了嘛。人多,啥事儿干不成。

逻辑上是没错。但实际上,工厂的生产,只要你去工厂看过或者工作过,你会发现,如果不是效率的绝对提高,铺人和开一些低产能的工厂,只会让你的原材料损耗和次品率升高 — 成本大幅增加。如果需要在增加产能的同时保持低次品率和原材料损耗,整个工厂的生产工艺也需要随之提高 — 比如就发明了一体成型的车架组装法。

你说ok,擅长发明的人去发明吧,我们可以抄作业啊。

我们看看在2013年的时候,一位汽车从业人士对于和的参数测评对比:

看一下这些历史数据,你就会非常直观的发现,虽然我们的车卖的多,但可能到现在为止,很多参数都还是比不上的,但不妨碍这些车卖得贵和卖得好。

如果他不是最厉害的,为什么现在所有的电动车发布会参数都要跟去做一比一的对比?

就好像几年前做什么手机发布会都要像看齐,把参数跟苹果对比一下,然后说,我们超级领先?

在科技爆发的时刻,的核心原因和区别在于人才,而不是产能。

同样的这种”画刻度“行为,在美国依然存在。就好像 发布gemini的时候,把openai拿出来一比一地对比各种参数,反正就是要说自己全球最厉害。

但是以前被学霸碾压过的人应该明白,第二名和第一名的差别,永远都不是99分和100分。你和他那一分的差别是因为满分只有100分。

那么,如果满分没有上限呢?

回到这个例子的开头,开始推行798策略,引发市场大面积关注。

如果用大家比较熟悉的话来说,就是龙头企业为了扩大销量,开始杀电动车的估值了

一些小盘企业坐拥行业发展高估值的日子,可能要到头了。

当行业在高速发展期,小鱼小虾也有汤喝,他们的高估值是行业整体增速给的,而不是他们自己的业务给的。但是当行业增速下降,价格跌的最狠的往往是这这些行业跟随者追高加入的 — 因为本来也没多少安全边际啊。

大家还记得曾经的百团大战吗,还有各种各样的共享单车,还有层出不穷的打车软件,各种充电宝。。。

那些公司是怎么死的呢?

消费者日子最好过的时候就是他们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大家都是价格战,谁活得久

最后活下来的,不过两三家。

而我们真正的电动车爆发,是18年才开始啊,到现在不过4-5年时间,就开始杀估值了。

你说大家工作能不焦虑吗?

刚从互联网换工作到新能源汽车,可能就要被裁了。

——————————————————————————

2024年有以下几个新闻我汇总在一起,值得一看:

- 发布vision pro,看了100多个试用的视频,我觉得这比起以前的quest 3还有其他一众vr、ar的产品,都是吊打的级别。而这,是2007年乔布斯提出来的设想,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设计出原型图并申请了专利。

- OpenAI发布文生视频sora,让生成的视频不仅清晰度高、画面连贯,并且可以达到1分钟的时长,在此之前的文生视频软件runway可以生成10s左右的视频,而PIKA labs可以达到15s左右。OpenAI创始人尝试获得7万亿美元的融资。他曾在去年下半年卷入被裁风波,后来全公司770名员工有700多人签字投票让他回来。

- 马斯克宣布第一个脑机接口测试完成,已实现意念控制鼠标。

- 工业机器人发展势头迅猛

- 的AI芯片占据约98%的市场份额,日前发布消息称之前的芯片交货周期将有望从10-12个月缩短为3-4个月。

看了这些新闻,我隐隐感到,在AI这个领域,很多产业联合都即将发生,因为这些产业是在同步创新发展的。很有可能我们已经来到一个新的产业革命的拐点了。

回到最初的感受层面,你对你的工作感到焦虑吗?

那么我们的产业层面,焦虑吗?

当然了。抄作业往往会获得最确定性的一段涨幅,但是抄作业的焦虑在于,你不知道啥时候,就该交别的作业了。并且以后抄作业的好机会,估计也不多了。能不焦虑吗?

我们的产业,这次又什么时候会上车?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大爆发?

这次的世界财富再分配,可能才刚刚开始。毕竟卖的只是铲子和平台,真正的牛逼软件应用还没爆发,产业也还没开始联合。而这些能力,远不是我们靠开几个厂,把人数铺上去能够追得上的。

最后看看金融市场方面:

2024年初,A股在经历大幅波动探底后有所回升,核心涨幅板块是:中字头、银行、券商基本都收获10%左右涨幅,+ sora 概念股票纷纷连续大涨20%。

2024年初,和由于7姐妹科技股的带动,涨幅太大被多名资深投资人看空,大家都非常谨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是否会重现,在著名的AI新锐大佬发布财报前一个交易日,股价下跌约5%。七姐妹为:,,,,英伟达,,。

本文地址:http://www.tpjde.com/news/649.html    推平第 http://www.tpjde.com/ , 查看更多
 
标签: 重新分配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