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中国  未来  系统  政策  行业  设备  基金  快速  教师 

他与曾国藩齐名,有人为牟利竟伪造了他的88封家书!

   日期:2024-12-27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mip.tpjde.com/news/6822.html
核心提示:胡林翼(1812—1861),晚清名臣,与曾国藩并称“曾胡”。民国十四年(1925)上海共和书局出版的《胡林翼家书》,已流传近百年。

胡林翼(1812—1861),晚清名臣,与曾国藩并称“曾胡”。民国十四年(1925)上海共和书局出版的《胡林翼家书》,已流传近百年。然而,经笔者考证,这本书是彻头彻尾的伪书!你也许以为自己在读一代名臣的人生体会、至理名言,然而,真相却是——你读的不过是书商为牟利而制造的一本伪书。

他与曾国藩齐名,有人为牟利竟伪造了他的88封家书!

胡林翼像

民国十四年(1925)上海共和书局出版的“清朝十大名人家书”,收入《胡林翼家书》一册,署“虞山襟霞阁主编次”,内收胡氏自清道光二年至清咸丰十年家书88通。其后民国二十三年(1934)、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中央书店曾予重印,内容与共和书局本相同。

岳麓出版社出版的《胡林翼集》为收录胡林翼作品最全、最通行的胡林翼作品版本,其第2册“书牍·批札·家书·诗文联语”据共和书局本收录这88通家书(编号1449-1536,第1014-1088页)。目前坊间印行的几种《胡林翼家书》,也都是以共和书局或中央书店本为底本。

然而,包括《胡林翼家书》在内的所谓“清朝十大名人家书”,实际上十分可疑。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恭禄就指出:

抗战前上海中央书店印行《清朝十大名人家书》,属于近代史范围者,有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胡林翼、彭玉麟、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八人。我们知道曾国藩、左宗棠各有家书传世,《林则徐家书》为历史工作者所怀疑,张之洞后裔否认家书的真实性。编者未说明家书的来源,得自何人,何时得到,所得是否底稿抄本,抑为真迹,我们对于这些问题,若没有满意的答案,家书的真实性便有问题,很大可能是文人所伪造,徒为取得稿费。发行的书贾贪图利润,欺骗读者。胡林翼、李鸿章各有全集,皆没有家书。彭玉麟有奏议传世,也没有家书。书坊印行的林则徐、胡林翼、李鸿章、彭玉麟、张之洞家书都不能作为史料。(陈恭禄:《中国近代史资料概述》,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96-197页)

胡林翼写给父亲胡达源的家书

“清朝十大名人家书”的编者是“虞山襟霞阁主”。据考证,“虞山襟霞阁主”真名平襟亚,被称为“民国伪书的老祖宗”。平襟亚(1892—1980),原名平衡,字襟亚(与名并行),室名襟亚阁,以襟亚阁主人自号。江苏常熟人。虞山,代指常熟;襟霞与襟亚谐音。“虞山襟霞阁主人”,即常熟平襟亚。任翌《平襟亚:人海潮中写万象》说:

民国时期,清代名人书信大卖,嗅觉灵敏的平襟亚就编了“清朝十大名人家书”系列刊行,计有郑板桥、纪晓岚、林则徐、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十人,全都是有清一代的文坛巨星或政坛大佬,故刊印当时,畅销全国。而事实上,这些书信十之八九是平襟亚杜撰的。所以,今天有严肃学者,依然愤愤然把平氏的这套书,列为民国三大伪书之一。(任翌:《平襟亚:人海潮中写万象》下,载《东方文化周刊》2013年第49期)

尽管学界已认定“清朝十大名人家书”是伪书,但尚未有人对《胡林翼家书》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辨伪(胡有猷称“曾写过一篇《读记》,指出其中某些纰谬显系伪造”,此文未见)。至今,此书内容仍为很多读者所阅读和研究。通过一本伪书了解胡林翼的人生,研究其思想,结果当然只能是不符实际,甚至谬以千里。因此,实有必要对其进行辨析,正本清源。

曾国藩写给胡林翼的信

笔者对《胡林翼家书》中的88件家书仔细研究分析,发现篇篇都是伪造。

《胡林翼家书》中最大的漏洞,是咸丰六年四月初二日《致保弟枫弟》一信。保弟,指胡林翼堂弟胡保翼。据梅英杰《胡文忠公年谱》,咸丰五年“二月,闻从弟保翼摄贵州仁怀县卒于官,悼痛累日”。这说明胡保翼已在咸丰五年二月之前去世。而这封信写于咸丰六年,显系伪造。经查核,此信的内容乃抄撮自胡林翼咸丰六年三月十四日的奏折《官军大胜并破新垒三座疏》。令人惊讶的是,此信之后还有15封“致保弟”“致保翼”“致保弟等”的信件,时间跨度从咸丰六年到十年,显然都是伪造的。

按:保翼,字子钦,是胡林翼季父达潘(字默希)的长子,比胡林翼小四岁。胡林翼与他关系很好。道光二十六年(1846)二月,胡林翼携其同赴扬州;四月,送保翼归应乡试,独游焦山。次年,胡林翼到贵州任官,“保翼亦以府经历同往”。后来,胡保翼便在贵州为官,直至咸丰五年在代理怀仁知县任上去世。

梅英杰《胡文忠公年谱》

《胡林翼家书》中这类与胡氏或相关人物行迹不符的伪作,比比皆是,兹再举一例。

道光十年九月初三日《呈父达源公》云:“男现从祖父大人之命,师事蔡芸蕃中书读书。中书学问淹博”。按:“蔡芸蕃”,即蔡用锡,字云帆,嘉庆癸酉拔贡,晚授石门教谕。梅英杰《胡文忠公年谱》引严正基《蔡先生家传》:“湖北巡抚胡林翼以湘中宿儒,素诸兵略,疏荐擢内阁中书,年七十八卒。”由此可知,胡林翼当上湖北巡抚后,向朝廷奏请,蔡用锡才被擢升为内阁中书。胡林翼任湖北巡抚是咸丰五年之后的事,此时胡林翼怎能称乃师为“蔡芸蕃中书”?

根据对全书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作伪者并没有看过梅英杰《胡文忠公年谱》,所以才会出现这些史实漏洞。但他看过严树森编的《胡林翼年谱》(载严编《胡文忠公遗集》卷首),而这一年谱较梅谱简略得多。作伪者正是根据严谱中的一些时间、人物、事件的“线索”,或抄录他书内容移花接木,或伪造家长里短,或捏造议论看法,拼凑出一本《胡林翼家书》。

移花接木方面,如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九日《致枫弟敏弟》抄录胡林翼道光二十八年《论贵州境插花情形启》;道光二十九年五月二十九日《呈七叔墨溪公》抄撮改写自胡林翼《致乔用迁》一书;道光三十年二月初四日《致枫弟》“此间剿办贼匪颇为得手,十二日破革夷并陂沙邦,二十一日破山丙”云云,抄录严树森所编《年谱》道光三十年条内容;咸丰元年四月十四日《致保弟》抄胡林翼咸丰元年《请办理防堵事宜启》;咸丰二年三月十六日《致枫弟》抄胡林翼咸丰三年《论东路事宜启》;咸丰七年十一月十四日《致保弟翼弟》抄胡林翼咸丰八年六月十六日《奏陈漕务章程办有成效疏》,等等。

由于作伪者所在的民国与胡林翼所处的时代相距半个多世纪,因此,《胡林翼家书》中就不自然地流露出“民国元素”,与道光、咸丰年间的历史背景不符。

如咸丰十年五月二十三日《致枫弟》云:“现在贼益猖狂,四出窜扰,皖北楚北,既尚在筹剿之中,而苏浙又急电催援,兵不敷支配,饷难以筹拨,正是棘手”。据记载,电报1871年才传入中国,而这已是胡林翼逝世十年之后的事情。此信竟然说“急电”,显系伪造。

又如咸丰十年十二月十四日《致保弟》:“惟是大营一失,江浙沦陷,而夷兵北侵,首都复危。”“首都”一词,也是民国时才用来代表北京的词语。

至于全书中的民国用语,更是举不胜举。如第一封信——道光二年十二月初三日《致墨溪公》说:

考试制度创自明祖,其用意所在,姑置不论。惟以一日之短长,定万人之高下,沧海遗珠,势安能免?士之怀才而不售者,岂果文章之劣?非命运之舛,即主试者知才之匪易。风檐寸晷中,殆不知有多少才人因挫折而抑郁,而穷愁,而颓放,或且至于老死而没没无闻。其狡黠者不甘岑寂,则更别出奇途,以求遂其富贵功名之欲望,而天下事遂不堪问。

此年胡林翼十一岁,姑且不论他是否能如此早慧而有这样深刻的见解,“考试制度”一词,显然是民国之后才有的。

其他如:“侄此次一病,深叹医界太无进步,望问闻切,均出以玩忽”;“盖亦有鉴于早婚之有害于学业身体”;“吾国人士向不肯注意于身体之健康”;“夫吾人欲于社会上有所建树,自不能离绝群众,独辟门户”;“来信谓袁洪山与族弟安甫亦因索债而情感大伤”;“迪庵廉明爱士,至诚感人,实为近今不可多得之将才。此次脱颖而出,定能胜任愉快”;“吾弟来书,颇以家居不能快乐为恨。兄意快乐诚为人生要事,然亦须自己求之”;“是嗣子之身分,法律上固有规定,而嗣父亦有权审择”……通通是民国笔调,而不可能是胡林翼的语言。

更可笑的事,作伪者成书求速,并不怎么经心,导致一篇之中都存在前后矛盾之处。如咸丰十年六月十四日《致枫弟》一信,开头说“来信谓天气潮湿,久雨不止。田中苦水,秋收将绝望云云”,结尾却说“天如沛下甘霖,望速速示知”。既然“田中苦水”,又怎会期盼“沛下甘霖”,自相矛盾!

总之,《胡林翼家书》是一本彻头彻尾的伪书,既不能作史料利用,也无阅读价值。

本文地址:http://www.tpjde.com/news/6822.html    推平第 http://www.tpjde.com/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