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满族为主的封建王朝,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前,封疆大吏几乎都是八旗贵族子弟担任,但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咸丰帝为了镇压太平军,鼓励地方举办团练,于是湘军、淮军异军突起,成为封疆大吏,并且带动了后来的洋务运动,这其中就有著名的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当然中兴四大名臣历来有争议,还有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的说法,当然我们今天说的主要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
中兴四大名臣
作为封疆大吏,他们是地方上的“土皇帝”,当时封疆大吏的名义上的薪水其实不多,一年各种补贴加起来也就一千多两,但是清朝有养廉银,这个可是非常高的,乾隆时期的两广总督的养廉银就有15000两,而闽浙总督则有21000两,最高的是四川总督,养廉银高达3000两,当然会有所变化,但大体上都会在这个范围内,因此这些封疆大吏的收入非常可观,那么去世后他们到底给子孙留下多少遗产呢?
部分养廉银
左宗棠是湘人,早年参与平定太平运动逐渐崭露头角,后来南征北战,以“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让他名满天下,先后担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等等,后病逝于福州,先后担任封疆大吏二十多年,是晚清著名的名臣之一。
左宗棠
左宗棠晚年病逝于福州,关于他的遗产,有据可查的有以下几笔:
1、给每个儿子五千两遗产,自己留备五千两,合计两万五千两;
2、长沙司马桥住宅,当年由骆秉章、胡林翼各出五百两买下赠送,儿子孝宽又花去两千两装修,合计三千两;
3、儿子孝宽买下邻居戴敬堂的房子,同时购得长沙府城隍庙地基一块,花三百两;
4、在湘阴有柳庄田屋、石湖田屋、板桥田屋各一处,价值合计一千两;
5、在湘阴板石坳为夫人周诒端买下墓地、田亩,花去一千两;
6、在天鹅池为长子孝威买下墓地,在河西买下墓田,价值一千两;
7、出山前自建柳庄,花去白银九百两。
这样算下来,左宗棠的全部遗产加起来只有三万五千两左右,作为封疆大吏,一年的俸禄加养廉银估计都有这么多,但最终留下的不过区区三万多两,对于普通的乡绅来说,只不过是中等水平。
左宗棠画像
实际上左宗棠是晚清中比较清廉的封疆大吏,在西北的时候,每餐只有窝窝头,偶尔吃上几块白肉就当加餐了,而且为人简朴,平常都是穿着普通的棉衣布袍,只有在重要的场合才会穿上官服。
后来因为平时喜欢读书写字,衣袖经常被磨破,他请人专门制作一副袖套套在一副外面,防止频繁地修补衣袖,而且清洗方便,因为左宗棠有太子少保衔,因为这种袖套被称为“宫保袖”。
左宗棠在陕甘总督位置上
除此之外,左宗棠还经常捐款,将自己的俸禄捐给需要的百姓,在担任浙江巡抚的时候,就一次性捐了白银七千两,后来经常捐款和救济,因此左宗棠的银子基本没有留下多少来,补贴家用的并不是很多。
左宗棠
曾国藩是中兴四大名臣之首,从办理湘军开始,一生出将入相,封侯开府、位极人臣,不过一生留下的遗产却不是很多。
曾国藩
早些年在京城做官的时候,就发“不靠做官发财”的铮铮誓言,后来开始办理湘军,却没有中饱私囊,当上两江总督后,除了养廉银之外,其余的孝敬也一概不收,只拿朝廷认可的那一份。
虽然是湘军的建立者,但他却纵容了湘军的劫掠,湘军每攻下一座城池,都会掠夺大量的金银珠宝,等攻克天京后,这些湘军将领们更是赚的盆满钵满,而且曾国藩也默许了自己弟弟曾国荃的贪财劫掠行为,以致于当时就有人说曾氏兄弟中好名声让曾国藩拿去,大实惠让曾国荃捞走,面子和里子都有了,毕竟亲兄弟,谁拿都一样。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还有另一个爱好就是舍得花钱买书,他认为书籍是精神财富,对于子孙后代都是有好处的,因此他拿了很多钱去买书,并且留给了子孙,至于钱财,他觉得不比留钱财给子孙,如果他们争气,即使不留也有饭吃,如果不争气,就是万贯家财也无济于事(子孙之贫富,各有命定。命果应富,虽无私产亦必自有饭吃;命果应贫,虽有私产,亦仍归于无饭可吃)。
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国藩去世,留有遗嘱,遗嘱中有关于自己遗产的交代:
“在两江交卸时,尚存养廉二万金,在余初意不料有此,然似此放手用去,转瞬即已立尽。尔辈以后居家,须学陆梭山之法,每月用银若干两,限一成数,另封秤出,本月用毕,只准盈余,不准亏欠。衙门奢侈之习,不能不彻底痛改。余初带兵之时,立志不取军营之钱以自肥其私,今日差幸不负始愿。然亦不愿子孙过于贫困,低颜求人,惟在尔辈力崇俭德,善持其后而已”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
从这里可以得知,曾国藩死后留下了大约不到两万两的银子,这些银子基本都用在了丧事上,而且曾国藩还嘱咐下属和友人前来吊唁一律不收银子。
张之洞也是湘军出身,是胡林翼的入室弟子,后来官至两江总督、军机大臣,是晚清著名的中兴名臣,先后督办多个洋务运动,包括修铁路、兵工厂、造船厂等等。
张之洞
张之洞一生比较清廉,痛恨晚清官场腐败,而且决不允许自己部下接收贿赂,在湖广总督任上,一年俸禄加上养廉银大概有17000两的银子,足够张之洞的日常开支了,当然到了年底之后,张之洞会周济一下亲友,导致自己也没什么钱过年。
张之洞
实在没钱的时候,张之洞就会将自己的皮箱送到当铺里换些银两,以解燃眉之急,当然并不是死当,等过完年后有了钱在赎回自己的皮箱,因为成为当铺的常客,当铺老板直接吩咐伙计,只要是总督衙门典当的皮箱,一律当200两银子,不管有没有,也不管是什么东西,因为张之洞经常这么干,甚至留下一句歇后语“张之洞当皮箱过年——习以为常”。
张之洞
宣统元年(1909年)张之洞病逝,临终遗言说道“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张之洞时候没有留下钱财,只有图书数万卷,办丧事的钱大部分都是门人和幕僚凑的。
李鸿章是淮军的组建者,因为战功升任直隶总督,成为封疆大吏,后参加洋务运动,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但因为代表清廷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被人诟病,同时“宰相合肥天下瘦”也是后人说他在洋务运动中为自己家族聚集了不少资产,是中兴四大名臣之中留下遗产最多的一位。
李鸿章
不过具体有多少钱,历来都有估算,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容闳:李鸿章家的资产至少在4000万两白银以上,是目前所知的最高的估算;
费行简:在《近代名人传》中推算李鸿章的家产在1000万两白银左右,其兄弟家也有差不多的家产;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估计李鸿章的家产最多只有几百万两。
但不管怎么估算,李鸿章留下的遗产至少千万两是跑不掉的。
1860年的李鸿章
家产的分配
李鸿章去世后3年,他的子孙开始分家,其中其家产主要以房产、庄田、当铺、现银、股息等为主,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房产方面
1、在上海有一栋价值4.5万两白银的别墅,在北京拥有一套价值2万两白银的四合院;
2、南京和扬州,李鸿章还各有至少两处房产,具体价值不清楚;
3、桐城和安庆,各有四处房产;
4、合肥有一处规模宏大的宅邸,可以住得下五百多人。
5、李鸿章儿子李经方在芜湖购置了大量房产,数目惊人,这些房地产加在一起,保守估计价值500万两。
1900年的李鸿章
庄田方面
合肥有12块庄田,1块坟田;桐城有4处庄田;安庆4处庄田;巢县、六安、霍山、庐州府等地也有大量田产,这些田地加起来有6万亩左右,以每亩74银元估算,这些田地价格在320万两白银左右。
当铺方面
在流出的分家产合同方面,只提到了扬州的一处当铺,这个当铺应该是李鸿章独资享有的,至于其他投资当铺没有细说。
合肥李鸿章故居
现银
分家产合同中没有提到立下多少现银,这也是很多人不知道李鸿章留下多少银子的原因,可以参考一下和珅,和珅家大业大留下了2000万两现银,李鸿章估计没那么厉害,留个200万两还是有可能的。
合肥李鸿章故居
股息
这个才是李鸿章留下最多的钱财的来源,李鸿章一生兴办了很多企业,这些企业中有不少李鸿章参股的,其中招商轮船、开平煤矿、银行、当铺、电报局、铁路等等几乎都参股了,这些都是当时最为挣钱的行业,要知道跟着他喝汤的盛宣怀都成为晚清的首富,至于李鸿章,作为吃肉的人可获得不少,而且在李鸿章家书中得知,李鸿章在老家所有的亲人中,最主要的收入之一就是这些股息,可以说非常可观了。
按照所获得的资料,除了股息以外,李鸿章至少留下了一千多万两白银的家产,加上不可估计数目庞大的股息以外,4000万两白银的遗产还是有点道理的。
总体来说,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中,李鸿章是当之无愧的最有钱的那一个,而左宗棠和张之洞属于清廉的代表,至于曾国藩,要不是纵容自己兄弟贪财劫掠,那么估计也是和左宗棠张之洞那样,身无余财,留有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