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系统  行业  参数  教师  中国  机械  设备  基金 

也说唐河方言作者:姚丰君 2014-03-27 08:38:30 来源:石柱山编辑部

   日期:2024-11-24     移动:http://mip.tpjde.com/quote/1067.html
      石柱山杂志2013年连续刊载了曹杰清先生撰写的《唐河方言》,读后倍感亲切。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唐河人,从小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生活,被熏陶出来了,方言成为个人本质的一部分。少小离家,老大不还,但对这些方言并没有忘记,只是在潜意识里深藏,一旦再见,真的像遇见亲人一样,掩饰不住的激动、轻狂,忍不住也想来凑上两句。

也说唐河方言作者:姚丰君   2014-03-27 08:38:30   来源:石柱山编辑部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唐河在地理上处于中国南北的分界线上,流域上属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管理上长期属中原管理。历史上曾经属楚、秦,这种地域交汇、文化交汇、历史交汇,形成了唐河独特的文化。方言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背景的复杂,造成了唐河方言的复杂。但是如若循着文化脉络,历史脉络去探寻,唐河方言也有其形成的必然性。依笔者之愚见,唐河方言的形成,大体有以下规律可循。        一是受中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影响形成的方言        典型的例子是把“行”,“可以”,说成“中”。“中”字含有中庸的意思,其含义上不仅有“行”、“可以”,而且有“度”的把握。一个唐河人对你给他说的事说“中”,翻译成白话就是说“说得对,你放心好了,这件事我会办得既不过火,也不欠缺,不左不右,不前不后,正合适”。当然,说中的,不仅是唐河人,河南人大抵都是这么说的。        还有把夹菜说成“叨”菜,这个叨字,其实并不土。叨在古汉语里有叨食,叨扰,叨烦的意思。说叨菜,不仅指夹菜,还有“叨扰你了,咱们猛吃吧”的意思。在唐.王勃《滕王阁序》里,就有叨陪鲤对的话。一个叨字,表现了儒家谦谦君子的礼节行为。        还有把膝盖骨叫“不裸盖”。这种称谓也与儒家文化有关系。儒家非常讲究形象,君子有君子像,淑女有淑女像。所谓男不露膝,女不露蹄 。男不露膝,就是说膝盖骨是不能裸露在外的,“不裸盖”就是不能裸露在外的盖,你看“不裸盖”是不是反映了一种文化。反之把脚脖上突出的那块骨叫“裸趾骨”,也是说这块趾骨是可以裸露在外的。        唐河人对父亲的称呼很复杂,有叫爹的,有叫伯的,还有叫叔或大的。儒家很讲究次序,父亲排行老大称伯,排行老二称叔,父亲有多个儿子可呼其爹。       儒家文化反映在唐河方言里的还有很多,比如说把丈夫称“外头人”、“当家的”、“掌柜的”,把老婆称“屋里人”、“贱内”,把不讲理、说话不算数、经常要赖的人叫“下三赖”,其实是把这种人列为儒家的“下九流”之外仍排第三的意思。        二是受传统的“切音”法形成的方言        中原文化中最早的拼音方式就是“切音”。“切音”就是用已知读音的两个字拼起来,读出另一个字的音。唐河历史悠久,这种切音法深种在唐河文化人的心中。本来切音法是为了读出第三个字,但唐河人的切音有时候是为了简单,本来是两个音,切起来成了一个音。最突出的例子是侯宝林相声中说的“谁、我、抓、尿”。其中这个抓(四声)就是个切音,是拿“做”字作声母,“啥”字做韵母,两个字读成一个音,实际意思仍然是“做啥”。       唐河人说“骗你哩”,说成是“嫑你哩”,嫑,标音。这个“嫑”字也是个切音,在康熙字典里,这个“嫑”字,就有唐河话“嫑”的意思。        说一个笑话,有一次和几个在郑州的唐河老乡下馆子,有一个老乡面前摆的饭碗缺了一个口,要服务员换一个,另一个老乡脱口说了一句家乡话“把木碗儿拿来”,“木碗儿”是家乡人专供小孩吃饭用的,木头雕刻出的,不烫手,这个“木碗儿”的唐河方言念“木碗”切,是“木”和“碗”的切音,大家猛一楞,待悟过劲来,都笑得前仰后合,乡土气息使大家的感情一下子升温许多。        唐河方言里的切音很多,因为是切音,不符合现代汉语的拼音法则,所以很多切音和现代普通话的发音不一致。有些音根本无法用现代汉语读音标注,但这些切音却在唐河方言里保留了下来,形成一道美丽的文化风景线。        能回忆起来的切音还有,像“夜儿个”(昨天的意思,“夜儿”切)、“羊凹”(一小会儿的切音)、“秀子”(老婆的意思,“媳妇”切)、 蛮 上(“门外”切)、“着” (知道切)、恁(音nen,“那样”切)、镇(“这样”切)等等。        三、儿化音变异形成的方言        在北方方言中儿化音是一个重要元素,但唐河方言中的儿化音和河北等地儿化有所不同。在其它北方方言中,儿化音是为了使语言显得轻柔,一般儿化后可以明显感觉出儿音,尾音上翘。而唐河的儿化,是把儿音和前音切起来,不显示儿音,自然产生一个第三音,而且尾音不上翘,这样的结果是产生了大量无法用拼音法标注的变音。        如唐河县域的地名,大多用这种变音称之,如:“孔庄”念kuang庄,“曲庄”念que庄,“黑龙镇”念黑龙(汁儿切),“源潭”念源(潭儿切)、“李庄”念lie庄、“庄”字也念成庄儿切、“秦堂”念(前儿切)(堂儿切)、“板仓”念(板儿切)(仓儿切)、。深究起来,也可以说这些字读音是置换了韵母或辅音,简单地说,就是儿化的结果。儿化音有时候是诗词戏曲里面为了押韵故意为之的,如:雪白的“雪”,方言念“雪儿”,近似xue音。在诗词里面也有这样的用法,杜甫诗句:洛阳女儿面似花,河南太守发如雪,这里的雪就念xue。        四、用现代人不用的古字古音沉淀的方言        如唐河方言把“不理他”说成“不迩他”,这个“迩”字,耳音,其实是个古字古音,在说文解字里“迩”当不接近讲。        又如唐河方言把“跑了”说成“徍”了,“徍”,瓦音。有的人说应写作“瓦”字,“瓦”有卷曲像,形容跑的姿势,这其实是不对的。在康熙字典里,“徍”字有朝一个方向走了的意思,且“徍”字表示的走是一种邪行,即一种不正常的带有疯狂的意思,这种意思正合唐河方言“徍了”的内涵,一般说“走了”、“跑了”,是正常情况下,如果走得很急、很快且带有邪劲,那就是“徍”了。        再如唐河方言把彩虹叫作绛(降音),其实这也不是土话,古人常把绛和虹连用,称为绛虹,绛原音为深红,在这里应指颜色复杂、有七色,把虹称为绛是很文雅的话。        在这一类方言里,还有一些流传下来的书面语,也被人们认为是土话,因为别的地方没有这种用法。        比如说,没有注意那一件事说是“不盱顾”,“盱”指放眼看,“顾”是顾及。“不盱顾”就是没有注意看的书面语。        又如在家里整理杂事叫“施为”,“施为”就是施事作为,是书面语。        再如说“大月”叫“大尽”,“小月”叫“小尽”,在农历里面这也是书面语。       五、以抽象的理形象地指代某一类事物的方言       唐河是个人杰地灵的所在,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人也多,普通百姓也耳濡目染,学会用文化现象来观察生活。笔者小时候就听大人们说顺口溜,其中有四大白、四大黑、四大喜、四大悲之类,那种抽象能力堪称相当地强。如说“四大欢”:风中的旗,水中的鱼,十七八岁大闺女,活蹦乱跳小叫驴。真的是活灵活现,这种抽象能力反映在方言里,使方言更具生命力。       如唐河方言说,看你那“墨”(“门儿”切)。骂人的话如:“屌墨”、“压墨就不中”。一般人认为这个“墨”字只是一个变音。但实际这个“墨”字大有讲究。“墨”是指木匠,泥水匠用来放线的工具,俗称墨斗。墨斗的一端放置浸了墨的棉花,另一端是卷起来的一根长长的线。使用时拉住线的一端,让线经过墨斗里的墨水染成黑色,在木板或墙上打出一条条直线。木匠或泥水匠按放线要求,规矩地或锯或砌。墨斗就是一种规矩,如果墨斗坏了或不着墨,就打不出线来,就无法施工。抽象出来说,墨就是依据,墨就是设计,墨也是工具。说你的墨不中,就是说你办事没规矩,没预先设计,就不会有好结果。说压墨不中,就是说无法去做这件事。        与墨同理的还有,唐河方言说的“不沾弦”。弦子是一种乐器,古时候乐器种类不多,弦子几乎成了乐器的代名词。弦子不仅仅指某种弦类器乐,也指弦的谱子、节奏。抽象出来就是指事物的道理、节奏、步伐,说你不沾弦就是说你不懂道理,不合拍,不会唱,不会表演。        唐河方言里也有把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抽象出指代某一类人的说法,如说这个人是个左二玄,左二玄是南阳曲剧名著《阎家滩》中的一个人物(丑角),以吝啬、办事不靠谱出名,左二玄的说法指代同一类人物,说起来鲜明生动。唐河方言里还有“宋世杰告状——走着说着”的歇后语。用宋世杰这一典型人物形象来形容一件事,这也体现了唐河人的智慧和处世风格。        六、受外来文化影响形成的方言        唐河在历史上多次接受移民,先秦时期属地多次变更,境内有汉、回、蒙、藏、维等十多个民族聚居,外来文化浸染很深,语汇十分丰富。体现在方言里,很多词汇带有浓厚的异地色彩,如“圪就”(蹲着)、“争”(欠、缺少)、“解手”(方便)、“土克拉”(碎土块)、旮旯,就是原汁原味的山西方言。又如把“绿”念成“禄”,是典型的湖北口音,把“六”念成“禄”也是这个原因。骂人的话“狗日的”,是典型的湖北方言。再如把“辣椒”说成“秦椒”,是因秦地的辣椒种到了唐河,把心眼毒辣说成“心太秦”,是因为古时候秦人侵略了唐河,秦人的剽悍给唐河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说他们心狠,演化成今天的方言,意思是像秦人一样狠。        最有意思的一句方言就是把好的东西(多指吃的东西)称作“馕”,这个“馕”字笔者查遍了字典也找不出与好的东西有什么关联。康熙字典里的馕字解释,除了指新疆等地维族人吃的大饼叫馕,其它别无解释。我大胆地猜想,是不是唐河的维族人带来了他们的馕,这种好吃的食品受到大家的青睐,知道馕是好东西,后来再碰见好吃的东西就说像馕一样好吃,再后来干脆省去了比喻方法直接就说这东西馕,这样理解,未知可否。唐河方言还有一个用囊音的词,叫做“囊饭包”,指小孩子家特别能吃,拼命往嘴里塞东西的样子,但这个囊是用作动词,而我们说这个东西馕显然是个形容词,应该不是一码事。        七、会意借代形成的方言        唐河人的聪明表现在生活里,是把生活现象看得很透。因为看透了,掌握了事物的精髓,所以能左右逢源,体现在方言里,是可以指东说西,用同样的道理,诠释同样的问题。会意就是一种形式,不用说明白让你自己明白。        尖:指爱沾小便宜,会算计的人。        抬杠:指两人争论,象两人抬一根杠子,谁也不让步,实际上谁也胜不了谁。        忌讳:指醋,也指不愿让人知道不让人说的事。如果你问某人一个敏感问题,某人直接回答:忌讳。你就不能再问了。忌讳在现代汉语里是个书面语,唐河人拿来指醋,不是说醋本身有什么不可说,是吃醋后面的故事不可说。        吃木:指力度,原意是用斧头劈木头,吃进去多深,就看斧头利不利,力气大不大。吃木,不吃木,显示不同力度。        直肠子驴:据说驴的肠子不分大小肠,只一根。比喻一个人性情耿直,说话不拐弯。        搬藏:指田鼠,用田鼠搬搬藏藏的习性称呼它。       二杆子:指脾气坏又愚蠢的人。        半吊子:指爱使小性子的人。        坏红薯:品行不好的人        八、生活习俗形成的方言        早起:指早上,用“早起”两个字表示早晨,有唐河人早起床的习惯因素。        喝罢汤:指晚饭后,用喝汤指晚饭,是因为唐河人长期以来晚饭都是喝          汤。现在看来,晚饭少吃主食是好事。那时候却是因为吃不上饭。        赶集:指上街买东西。以前的农村只有集市上有东西卖。而集市却不是天天都有的,有的集是三六九,有的集是单双日,所以要赶这个时间。        花喜团儿:指用米花和糖做成的园团,形似花鸡蛋,念转了。         一葫芦两瓢:指东西少,也指两样东西一样多。过去农村人都用葫芦锯开当瓢用,一葫芦东西分开就是两瓢。         十六个盘子八个碗:指高规格的宴请。唐河人非常注重请客吃饭,婚丧嫁娶的宴席,必备的菜馐是盘子要八凉八热,大碗要四干四稀,合起来就是十六个盘子八个碗。        九、在拼音方式上音韵增减或替代形成的方言 笔者不是音韵专业的人,但凭个人直观的分析,唐河方言中用音韵替代形成的方言大量存在。        1. 革命的“革”,唐河方言读“改”       克服的“克”,唐河方言读“开”       责任的“责”,唐河方言读“宅”        “测、侧、策、册”,唐河方言都读“拆”        “德、得“,唐河方言读“呆”        这都是因为唐河方言把韵母e变成ai读成的。        2. “飞、肥、非、匪、费、肺”的读音,普通话的拼音是“fei”,唐河话读“fi”。这里是用韵母“i”替代了“ei”。        3. “堆、对”,普通话拼音是“dui”,唐河方言读“dei”。       同理,在对“推、退、腿、催、罪、最、碎、虽、穗”等字的拼音中,唐河方言都把韵母“ui”换成“ei”。        在音韵方面唐河方言里并不缺失,有时候还有多出个把来,如零声母的“未”字,唐河方言就多出了一个“v”声母。         十、幽默话方言        唐河人很善于幽默,常常说出一些很可笑但又发人深醒,意味深长的话,如:        半掩门:指作风不好的女人,为什么半掩门,等人呗。        跑烂鞋:指腿脚勤快到处乱跑的人。        肉头,指戴了绿帽子的人。        饲气客:住久的客人,东西放久了会溲,变味了。        日他堆:日他的——,就像说他妈的,后面这个字不说了,自己想吧。 这句话不是骂人的,大多是自言自语,有感叹的意思。        整:有干,搞、弄的意思。        小秃头枕着门槛睡——光头朝外。        猴子捡块姜——吃又吃不得,扔又舍不得。        喝凉水扶住墙走路——饭不加力活轻巧。         唐河方言丰富多彩,有海量的语词,笔者只不过是言海拾贝而已。                 2013年12月于郑州(编审:吴承芬) 本文地址:http://www.tpjde.com/quote/1067.html    推平第 http://www.tpjde.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