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系统  行业  参数  教师  中国  机械  设备  基金 

方言VS普通话,两种语言一起学,会造成孩子们的语言障碍吗?

   日期:2024-11-25     移动:http://mip.tpjde.com/quote/1105.html

方言VS普通话,两种语言一起学,会造成孩子们的语言障碍吗?

最近辣妈在教熊宝学英语,却发现孩子的奶奶很少用方言和孩子说话了。据奶奶说,他担心熊宝一次性接触太多语言,会导致学习障碍,分辨不清?

这一次奶奶是真的错了,在辣妈查阅大量资料后发现,你越是多语言环境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越强。你不信?我慢慢解释给你听。

首先讲结论,在多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开始说话并不会晚于其他单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换句话说,如果孩子开始说话比较晚,那并不是多语环境所导致的。因为同时学习多种语言并不会给孩子的大脑额外增加负担,已有的实验结果已经表明了这一点。

多语环境对于孩子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非常有帮助,更不用说在未来的学业、职业发展中精通多种语言带来的优势和机遇。

在多语儿童的语言发展中,家长要做的是兴趣的开发和引导。环境的熏陶和潜移默化在很多时候比强制的学习更加有益,也更顺应儿童的语言学习机制。

请和我一起想象这样的场景。有一个人坐在你对面,他在说一门外语A。有两个人从你旁边经过,用B语言交谈。电视上有一个C语言的节目。这三种语言,就像三条河流向你,源源不断地向你涌来。

渐渐地,你听不出哪种声音是A,哪种是B,哪种是C,它们对你来说都是陌生而无序的。随着你的注意力下降,你开始怀疑最后一句句子何时结束,更不用说哪个音节是单词,哪个音素构成音节。大量的信息对你来说是零的,因为它们都是无效的。

这一定是婴儿面对一群会说奇怪语言的成年人的想法,你这么想着。

但是婴儿的世界是这样的。因为它们具有极好的听能力,所以音素和音素可以由它们捕捉到最细微的差别(参考),所以在他们看来,ABC三种语言的音素组合是明显可辨的,有一些声音非常相似的音素。

在A语言中只存在啄音,在B语言中仅有清晰的声音,而在C语言中VOT明显短于B语言。孩子学的语言越多,能发的声音也就越多,有时候熊宝说四川话,说的比普通话都标准,就是这个道理。

而且人脑有一套语言过滤系统,它由最基本的自然语言发音组成,这一套系统由自然语言最根本的语音、句法原则和参数组成 ,不同的语言不过是在基本框架下对原则和参数的设定不同。
在这些原则和参数的框架下,自然语言不可能出现的语音和句法结构便在语言习得/学习的过程中被我们剔除了。

在我们成年后,这种神奇的过滤系统不能再被我们直接接触和使用到。我们几乎可以把这样的一套机制机制比做万能钥匙。比如说你学方言学的多了,很多英语德语里比较难发的音节,你就可以轻易发出来,这对学英语的帮助是颇大的。

有研究显示吗,在加拿大,11.9%的人口在家里说除英语和法语之外的语言(英语和法语是加拿大的官方语言);在加拿大首人口最多的城市多伦多,这一比例增加到了31%。

在美国,21%的学龄儿童(5-17周岁)在家里说非英语的语言,在未来的几年这一比例还将会增加。
在世界范围内,据估计,把英语当做第二语言的人口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数量,而双语儿童的数量和单语儿童的数量几乎一样多。

按照这样一个趋势,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儿童将会成长在双语或多语环境中。有的时候双语是一种需要,比如在父母不能熟练使用社会主流语言的情况下,儿童在学前会学习一种语言,在上学后会开始学习社会主流语言;

有的时候双语是一种选择,有些父母即使自己不会讲第二语言,也希望让自己的孩子从小接触多种语言。这是因为从小习得多种语言会对儿童的脑力、智力发展,以及将来的学业、事业发展,产生非常大的裨益。

比如,我自己家,主要有3种语言发音系统:

我和他爸最常对他说的普通话;熊宝在老家的亲人,比如爷爷奶奶姑姑等,跟他说方言;而熊宝和外婆这里,又说另外一种方言在阅读一些英文绘本时,我也会教他一些英文单词。

2岁的熊宝接触的四种语言的比重大约是:普通话50%>方言一30%>方言二15%>英语5%。

现在他能够听懂大部分普通话并说出一些普通话短句,跟我们进行简单的交流;能听懂大部分闽南话,并说出一些闽南话词语,跟爷爷奶奶交流;能听懂小部分话,并说出一些四川话词语,跟外公外婆交流;能记住并说出一些简单的英文单词。

宝宝说话稍晚一点,不代表宝宝智商发育有问题。宝宝说话稍微晚一点儿,并不代表宝宝智商发育有问题,如同每一个宝宝走路有先后,只要没有大幅度落后六个月,爸爸妈妈不用太担心。

比如我们家:周围亲戚家的小姑娘很多在1岁多的时候就能够讲出不少短句,跟大人进行简单交流;但熊宝1岁多时,只能够说出一些简单词汇,而且不太愿意开口。家人总担心孩子说话太晚,不爱说话。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表示宝宝出现以下情况,提醒“宝宝语言发育迟缓”了,需要引起重视。

4个月:没有发出过咿咿呀呀的声音,不会模仿家长的声音。

6个月:不会发出笑声或尖叫声。

12个月:没有说过任何简单的词语,不会用身体语言和婴儿语与家长沟通。

15个月:不明白常见物品的作用(比如牙刷、勺子等)。

18个月:会说的词语少于15个。

2岁:听不懂简单的指令(拿给妈妈);不会说由两个词组成的句子。

3岁:不会说由3个词组成的句子;不会正确使用你和我,从来不提问题。

4岁:不能理解复杂的指令(玩具捡起来放进篮子里);不能正确说出自己的姓名,不会讲述自己的日常活动。

我对照了上面的表格,发现熊宝的语言发展能力是在正常范围内,所以我也没有太过焦虑。平时还是坚持跟他多说,多引导他自己表达。所以,辣妈会给多语言环境家庭的父母一些建议:

一,孩子在多语言环境中,语言混用的情况在所难免,这是正常过程,不需要担心。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入园以后,交流环境不同,可能会带来语言系统改变。

二,我们也不需要过于担心父母、祖父母普通话不标准,说方言等等,我们只需要尽量地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示范,毕竟我们还有学校,还有老师,可以教给孩子更标准的普通话,我们只需要宝宝在0~3岁阶段能够早一点听懂我们的指令,早一点蹦出字词,早一点连词成句,早一点能够表达他们的想法愿望就可以了。

所以并不是多语言的错,而是我们不想让孩子因为接触方言,影响了普通话和其他语言的吸收。语言只是一个交流的工具,即便带点方言口音,并不影响交流,反而,强行禁止孩子接触方言,才是人为阻止孩子认知世界、连接亲情。

爸妈们也不用太担心老人带孩子时用方言跟孩子互动,或者教孩子说方言。我们不妨想想自己,小时候跟家里人说方言,在学校时候跟的老师同学讲普通话,现在也能在方言和普通话之间无障碍切换,你们说是不是?

 辣妈课堂精彩回顾

1.关于儿童「性早熟」的真相!

2.新学期怎么在幼儿园当上“孩子王”?辣妈教你4招“小心机”

3.过年放假想带家人出门旅游,却发现宝宝晕车…该怎么办?

 4.宝宝睡觉流口水打呼噜?都是因为这个坏习惯导致的!

5.冻手冻脚也没在怕!5分钟教你搞定孩子的冬天洗澡问题


本文地址:http://www.tpjde.com/quote/1105.html    推平第 http://www.tpjde.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