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读了高尔基的《在人间》,就知道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2024-11-26 10:21
 
1868年,高尔基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父亲是一个艰难求生的小木匠。
 
高尔基3岁的时候,父亲因霍乱去世,母亲不得不带着高尔基,寄居在娘家。
 
后来,母亲改嫁,高尔基跟着外婆一家生活。
 
可高尔基的外公,贪婪、残暴、自私,两个舅舅为了争夺财产,还把高尔基当成眼中钉。
 
外婆家破产后,大家也没什么可以争的了,生活变得极其艰苦,高尔基一边捡破烂,一边上学,勉强读完了二年级,10岁时,就被生活逼着去当学徒,见惯了世间苦难,见惯了人性卑劣。
 
生活虽苦,但高尔基喜欢读书,不管生活多艰难,他都没有放弃读书,就像他后来说的: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光明和越有意义。”
 
在黑暗、苦难的生活里,高尔基是这样描述的:
 
“我记得,生活毕竟是变得越来越乏味和严酷了;正如我天天所看到的,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各种关系,永远都是不可动摇、一成不变的。”
 
读书,让高尔基看到了不一样的生活,他的命运也随之而变,多年后,高尔基将他曾经的这些经历写出来,鼓舞了无数人。
 
读完高尔基的《在人间》,你会发现,原来读书,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阿廖沙10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至此,他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
 
安葬母亲没几天,阿廖沙就被送到一家鞋店当学徒。
 
老板告诉他:
 
“当学徒就应该像雕像那样站在门口。”
 
阿廖沙不懂什么是雕像,但他的衣服因为没有经常换洗,长了许多疥螨,咬得他实在受不了,不得不动来动去,到处挠痒。
 
为了生活,他很小就捡过破烂,当过小偷。
 
于是,老板恐吓他说:
 
“你要是敢在店里偷东西,我就把你关进大牢。”
 
在鞋店里,伙计们为了将鞋子卖出去,讨好卖乖,阿廖沙看得想笑,他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可他的笑声换来一顿责骂。
 
店里所有人的生活都按部就班,他们对人,当面恭维,背后诋毁。
 
他们满口粗话,与一切卑劣庸俗的东西为伍,并习以为常。
 
阿廖沙讨厌这种生活,他打算逃跑,可是逃跑计划还没实施,他就在吃饭的时候被烫伤了,被送进医院。
 
受伤的阿廖沙,丢了工作,被外婆领回了家。
 
外婆是个善良的人,阿廖沙最喜欢的,也是外婆。
 
在外婆看来,外公之所以破产,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帮助穷人,没有怜悯不幸的人,上帝生气了,就将他家所有财富都收回去了。
 
于是,善良的外婆,经常将手头可怜巴巴的几个钱,在夜里拿出去布施给别人。
 
外婆告诉阿廖沙:
 
“人们生活得很贫穷,可没有人去关心他们。”
 
“富人们只管搜刮黄金,这黄金正是地狱的柴薪。”
 
年幼的阿廖沙,并不懂外婆说的话,但他朦朦胧胧地觉得,他跟永远不能忘却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了。
 
他尝试读书,那些纷繁杂乱的句子,就像天空中的星星一样闪烁发光,照亮着他心灵的某个角落,让他从庸常的生活里,看到了某些不太一样的东西,而不至于被这庸常的生活吞噬。
 
高尔基说:
 
“如果我们自己不怜惜自己,谁还会怜惜我们呢?”
 
确实如此,你自己都不在意自己,其他人就恨不得也上去踩两脚。
 
阿廖沙有时候觉得,生活中不平之事太多了,他想到母亲曾对他的处罚,很多也是不公正的,还有这世界的很多人,也无公正可言。
 
可外婆告诉他:
 
“一切都要亲身去体验,一切都要亲自去了解,自己不学,谁都教不会。”
 
为了生活,阿廖沙再次被送到城里,成了一个制图工学徒。
 
这位制图工,是外婆的亲戚,但阿廖沙并不喜欢,因为她们跟别人没什么不同,总是说些无聊的东西。
 
有一次,一人连着两次说自己曾送给阿廖沙的母亲一件斗篷,阿廖沙说:
 
“送就送了,不必夸耀。”
 
这话被当成大不敬之语,阿廖沙被教训了一顿。
 
阿廖沙觉得,亲戚之间的关系,往往比外人还遭,因为她们比外人更了解彼此之间的丑事和荒唐事,拨弄起是非来便更加恶毒。
 
总之,阿廖沙不喜欢这里的女主人们,但他喜欢男主人,他毕竟是个文化人,和家里的女人们有所不同。
 
他教阿廖沙画图,但教得并不用心。
 
干这种干净的工作,开始学艺,阿廖沙很开心,可是他压根就不知道怎么画,后来,在师父的教导下,他画出来了,可是他觉得,光画一个没人住的房子,太冷清了,于是就在里面画了有些人。
 
整个图看起来乱七八糟的,阿廖沙又被骂了。
 
他不敢再随意添加,只能按照师父的要求,一丝不苟地完成。
 
可是他的学艺生涯很快就被中断了,因为家里的女主人不希望他学习,而是给他做不完的家务,让他忙于家务,根本没时间学习。
 
他渴望学习,渴望成长,可所有一切,都在压迫着他,他感到痛苦。
 
即便答应了外婆,要忍耐,但这种一贫如洗、浑浑噩噩、一切都是为了糊口而忙碌的生活,让他压抑。
 
他想逃跑,然而,寒冬凌冽,他无处可去。
 
心头苦闷的时候,他在心里回想外婆说的那些诗,他体会到一个朴素的真理:
 
我没有干过任何坏事,我无罪受罚,这就是不合规矩,而对别人的罪孽,我不负任何责任。
 
这世间有许多不合规矩的东西,不断地要求着人们,但唯有稍有力量的心灵,才能看到这种不合理,而大多数人对此习以为常。
 
到了春天,阿廖沙逃跑了。
 
他再也无法忍受那样的生活,但他不好意思回去找外婆,在河边游荡了三天,便去轮船上做了洗碗工。
 
在船上,阿廖沙遇见了一个爱读书的厨师,他对阿廖沙很好,关心他,他给阿廖沙书,让他念。
 
苍穹本影,天幕繁星,乃是与上天的沟通,他们借此可以摆脱愚昧与恶行。
 
这位爱读书的厨师长告诉阿廖沙:
 
要想变得聪明,就得读正道的书,所有的书都应该读一读,到时候从中找到好书。
 
不仅如此,他还经常督促阿廖沙,读书吧,一遍不懂,就读七遍,七遍不懂,就读十二遍。
 
然而,此时的阿廖沙,什么都不想听,什么都不想干,只想找个没有厨房油烟味的地方坐一坐,似醒非醒地看着这沉寂的、疲倦的生活随水流去。
 
渐渐地,阿廖沙发现了,这位脾气暴躁的厨师,其实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他不理解为什么很多人都怕他。
 
他给阿廖沙解释:
 
我只对你一个人是善良的。我也许对所有人都是善良的,只是不表露出来。
 
他还语重心长地说,善良有时候不能表露,不然会被欺负,因为人善被人欺。
 
这位厨师,也许经历了很多,才让他对生活有痛苦的领悟,但他知道读书很重要,所以他一遍遍地告诉阿廖沙,好好读书,书里面有他需要的一切知识。
 
“一个人没有文化,就如同一头公牛,任人宰杀,任人驱使。”
 
在厨师的督促下,阿廖沙不知不觉地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并且感到读书其乐无穷。
 
书上讲的东西让人愉快,可现实却令人痛苦,人间的很多事情,他都弄不明白,但他明白,书里还有另一个世界。
 
读书,就是告诉我们,生活还有其他可能。
 
由于厨师经常叫阿廖沙看书,阿廖沙的工作,让老板不满意,他被辞退了。
 
他拿着几个月的薪水,离开了船。
 
临别之际,厨师还在叮嘱他,要好好读书,这是最美好的事情。
 
离开轮船后,阿廖沙回到了外婆身边,他对外婆讲述轮船上的生活,望着周围熟悉的景色,见过不少世面的阿廖沙,再回到这里,他心里苦闷,觉得自己如同煎锅里的鲈鱼。
 
关于那已经离开了的厨师,外婆对阿廖沙说:
 
好的东西,你要永远记在心里;不好的东西,干脆忘掉。
 
阿廖沙被轮船解雇,外婆没有责备,反而说:
 
你年纪还小,不会生活。
 
然而,怎样才算会生活呢?
 
阿廖沙不知道,外婆也不知道,也许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只能随波逐流,什么日子都经历一下,就算会生活了。
 
阿廖沙不想再出去工作,他想捕鸟为生,可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他再次来到城里当学徒,还是在外婆的亲戚家。
 
阿廖沙给别人讲书里的故事,可是人家告诉他,读书非常有害,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因为总有人读了书,然后就不守规矩,变得离经叛道。
 
阿廖沙还听到,有些人将女儿送去读书,就为了将来能嫁个老爷。
 
不久后,阿廖沙很幸运地结识了一个爱读书的夫人,但周围的人 ,都嘲弄她,说她坏话,因为她跟周围的人不一样。
 
有一天,阿廖沙实在见不惯,就跑去告诉这位夫人,外面的人在骂她,可她并不在意,反而问阿廖沙,喜欢读书吗?
 
阿廖沙说,太忙了,没时间。
 
但这位夫人说:
 
如果你喜欢,就一定能抽出时间!
 
她把书借给阿廖沙,通过读书,阿廖沙的世界变得更宽阔,更浩瀚。
 
读书越多,阿廖沙越渴望读书,在晚上,他点着油灯,在昏黄的灯光下阅读,从书里看到了另一种不同的生活,他从这种生活里观照现实的生活,阿廖沙立即明白,这样的现实生活,不是他想要的。
 
现实里,阿廖沙的生活是充满苦难的,但读书,让他忘了这一切。
 
书籍洗涤了阿廖沙的心灵,剥去了包在心灵上的贫瘠痛苦的现实生活印象的外壳,他渐渐产生了一种信念:
 
在这片大地上,我不是孤零零一个人,我不会完蛋。
 
可是,有人偷了主人家的钱,却诬赖阿廖沙,阿廖沙再次失去了工作,离开了那个鼓励他看书的裁剪师夫人。
 
幸好,书籍已经在阿廖沙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从今往后,这颗种子会慢慢发芽,成长,不管他走到哪里,他都没有放弃读书。
 
阿廖沙喜欢书,书成了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
 
他觉得,书是一种神奇的东西,里边包含着写作者的灵魂:
 
我一打开书,就把这灵魂放出来,于是他就神秘地同我交谈起来。
 
在他之外,人们生活无聊,他们用污言秽语去辱骂那些伟大的灵魂,但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出于无聊。
 
他在圣像作坊里当学徒,活儿不算多,不算重,就是烧茶煮水,打扫收拾,他喜欢读书,渐渐的就成了作坊里的故事员和诵读者,作坊里的人,年纪都比阿廖沙大,但在见识和经历方面,都不如阿廖沙。
 
阿廖沙知道,这一切,都是读书带来的。
 
他想方设法找来所有可以读的书,然后津津有味地阅读,慢慢地成长,有人问阿廖沙,如果有很多钱,他会干什么,阿廖沙说,买书。
 
春去秋来,对于很多人来说,增长的只是年龄,但对于阿廖沙来说,增长的还有知识和智慧。
 
一个人,只要想变好,就一定能找到变好的办法。
 
有人建议阿廖沙,去上大学,去接受系统的知识。
 
为了生活,阿廖沙的工作换来换去的,生活一直在继续,工作就一直在继续,从生活里,阿廖沙明白了很多。
 
比如,现实中活生生的人,很多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坏蛋。
 
很多时候,人是不能单纯用好坏判断的,人是复杂的。
 
因为读书,阿廖沙已经看见了人的某些秘密,这就是命运的某个样子。
阿廖沙一边工作,一边读书。
 
读着读着,他也开始自己写诗。
 
他不知道写得好不好,但他已经有了书写的冲动。
 
每当夜深人静,他就在灯下读优秀的作品,写自己想写的诗。
 
一转眼,阿廖沙十五岁了,他心里萌生了一个渴望,去上大学。
 
他想要学更多的知识。
 
他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生活原本就是杂乱无序的、荒谬的,生活中明摆着有许多蠢事,但他想活得聪明点,将生活安排得好一点。
 
才十五岁的阿廖沙,觉得自己仿佛已过中年,他已经经历了许多事情,读了许多书,还常常为各种问题所困扰。
 
他觉得,自己仿佛从身体内部膨胀了,里面装着很多杂乱的东西,他想要从中理出头绪,但此时,他既没有力量,也没有本事。
 
但他知道,唯有多读书,他才能真正理清。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该怎样生活,但阿廖沙觉得,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人们转来转去,也转不出墓地。
 
每当想到这一切,阿廖沙就想对大地和自己猛踹一脚,使大地万物包括自己,像欢快的旋风一样旋转起来,像恋人们兴高采烈的翩翩舞蹈一样旋转起来,沉浸在为开辟另一种生活而开始的努力之中。
 
该干点什么呢?
 
阿廖沙想:
 
必须干点什么事来充实自己,要不然我会毁掉的。
 
他决定了,要去喀山上大学,他满怀希望。
 
他是阿廖沙,但他已经从麻木的生活里将自己拯救出来,他从书里看见了另一条路。
 
若他不读书,他也许会当多年学徒,然后成为一个老师傅,重复地过完这一生,然而此时,他已经挣脱了宿命的枷锁,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读了高尔基的《在人间》,就知道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读了高尔基的《在人间》,就知道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w.tpjde.com/quote/1364.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推平第移动站 http://mip.tpjde.com/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