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张艺 陈勇合)3月31日,“加快推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七场)——“向数图强 释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专场在海口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海南将从壮大数字产业生态、发展特色数字产业、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等4方面推动数字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先后出台多项行动计划或规划
多方位推动数字经济开放创新
数字经济正逐步成为海南自贸港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海南持续推进“向数图强”,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速培育特色产业,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取得一定成效。
在顶层设计不断优化方面,2024年12月,《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经济促进条例》颁布施行,明确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要素等领域发展方向和保障措施,引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数字经济纳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出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先后出台数据要素、数字政府、数字健康、数字贸易等多项行动计划或规划,多方位推动数字经济开放创新。
在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方面,截至2024年底,“双千兆网络”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覆盖,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千兆光网和5G通达率分别达到100%和91.7%,岛内3个地级市全部建成“千兆城市”,全省首个重点园区万兆光网试点在陵水完成部署;在建成海南文昌一香港国际海缆、海口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的基础上,2024年推动三大运营商海口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并启动建设,这是30年来我国首次增设全业务出入口局。
在数字产业快速发展方面,营收规模快速增长。以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两个千亿级重点园区为核心,带动全省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化发展。2024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超400家,实现营收超过2000亿元。
在数实融合持续赋能方面,中小企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发布5个重点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和13家数字化“小灯塔”企业名录,带动省内重点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全面提升。
2025年推动数字经济
核心产业营收超过2100亿元
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业晶表示,海南将从4方面坚持向数图强,持续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
一是持续壮大数字产业生态。2025年,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超过2100亿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以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口复兴城等园区为主要载体,指导各市县创建一批专业化、特色化数字经济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带动全省数字产业聚集化、高质量发展。加强重点企业本地化、个性化服务,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稳步增长。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十五五”发展规划,研究提出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充分利用海南特色和优势,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产业数字化、国际合作等方面进一步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支撑体系。
二是着力发展特色数字产业。积极探索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发展向创新驱动和应用场景驱动转型升级。叠加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重点培育以半导体为主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以数字内容出海、来数加工、跨境直播等应用场景驱动数字贸易创新发展,逐步打造国际数据产业集群。深化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吸引国际算力企业布局海南,支持人工智能垂类应用和智算服务落地,培育发展人工智能及智算产业。
三是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统筹推动5G-A、万兆光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际通信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两条国际海缆建成开通,全面支撑海南自由贸易港数据跨境流动场景应用。推进润泽自贸港国际数据产业园、中国联通海口(金盘)国际信息港等算力项目建设,持续完善算力电力一张网部署。
四是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海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推动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海口市加快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引导更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持续开展工业互联网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在5G+工业互联网、数字工厂、企业上云、生产场景智能化等方向打造一批应用标杆项目。
将建立数据企业培育库
培育一批数据龙头企业
发布会上,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黄鹏介绍,去年以来,海南省发改委(数据局)通过政策制度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打造等持续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海南省数据产品超市、海口数据标注基地、物流数据开放互联等成为全国领先的创新实践和先行试点,医疗健康、旅游文化、卫星遥感等领域的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取得实质成效。2024年12月,海南获批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黄鹏表示,接下来,海南将以试验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制度创新、场景示范、项目谋划、产业培育和国际合作等五个方面的工作。
在制度创新方面,将建立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开发利用有效机制,推动数据确权、定价和交易规则落地,逐步实现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
在场景示范方面,将梳理凝练一批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数据要素典型应用场景,开展行业试点示范,支持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行业高质量大模型建设,强化数据赋能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项目谋划方面,将聚焦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可信数据空间、高质量数据集等方向,建立重点项目储备库,积极争取国家专项支持。
在产业培育方面,将建立数据企业培育库,研究探索在用数、用云、用能、算力使用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便利和优惠政策,培育一批生态带动和产业引领能力强的数据龙头企业。
在国际合作方面,将立足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积极对接国际规则,探索园区试点合作模式,推动数据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内国际数据双循环交汇点。
探索“来数加工”新模式
70余家企业布局数字贸易
发布会上,海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丹介绍,数字加工贸易,又称为“来数加工”,是充分考虑海南开放政策基础,提出的符合海南实际的商业模式。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给予海南自贸港一系列政策,支持海南成为数字经济领域的一个制度高地。
数据传输方面,海南(文昌)至香港的海底光缆稳定运营,开通了专用国际通信信道直连海外,海口新增设三大运营商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企业跨境传输数据更稳定,速度更快。工信部部署海南自贸港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绿色能源方面,海上风电、核电站等项目加快建设,清洁能源发展迅速,为企业建立算力中心和数据中心提供了基础条件。跨境资金结算方面,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为企业、机构开展跨境结算、投融资业务提供更大便利。国际人才交流访问方面,59国人员入境免签是海南独有的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
朱丹称,为了用好海南的各项制度优势发展数字加工贸易,省商务厅去年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加工贸易业态实施方案》,拟在海口、儋州、文昌等地区建立“小而精”的特色数字加工贸易区,开展动漫、工业、地理信息等数据的跨境服务。数字加工贸易区内实施网络围网隔离,通过专用国际通信信道与国际网络直接交互,为境外数据提供收集、存储、加工、交易等增值服务,输出的产品用于境外市场。国内数据符合数据跨境相关规定的,也可以在区域内加工、出境。目前,儋州的数字加工贸易区已经验收通过,信用管理等各项制度建设比较完善,文昌和海口也在积极申报。
据悉,国家网信办已经同意海南试点使用专用国际通信信道开展数字加工贸易。全省已进入试点的企业有5家,计划开展数字加工贸易业务的企业有70多家。
海南开展数字加工贸易的政策核心就在于“合规”。开放、合规的环境,有利于跨境服务的稳定开展。企业实践中发现,从海南合规出境的数据产品,符合境外相关平台的要求,享受相应的保护,运营稳定。
朱丹表示,省商务厅将对数字加工贸易区的软硬件建设提供支持,帮助区域内企业开拓境外市场,对区域内有需求的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政策辅导,组织数字贸易协会等行业组织,为企业提供各项落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