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木
“我被抄袭了”。
短视频平台中的视频体量小,极易被用户用来进行二次创作:借之前有热度的作品进行翻新并标上自己的标签,这种行为也日益催生短视频平台中的版权“灰色地带”形成。
搬运、抄袭、模仿,短视频内容乱象不断
“每天跟傻子一样查资料、写台本,就是为了给你用的?”
“嘟嘟酱呀嘟嘟酱”发现自己创作的内容被抖音号盗用并且没有标明出处后发表独白,这同样透露出不少内容创作者共同的痛。
对于抖音、快手这类短视频App而言,用户“抄袭”现象仿佛已经成为了老生常谈的问题。
抖音平台中的古风歌曲《离人愁》发布后共有77万人使用,该歌的吉他版、剪辑版、翻唱版也相继出现,并都有大量用户使用,《离人愁》也快速地霸占了各大音乐平台的榜单,创作者李袁杰也凭借这首歌大火并登上了《明日之子》的舞台,但围绕这首歌发出的质疑声却未曾停歇。
抖音用户中存在着大量的视频搬运号,他们会将来自B站的长视频剪辑成短视频发布在平台,或者直接搬运国外YouTube上的视频,但这些视频往往并不会注明内容的来源。快手用户中的部分搬运工甚至直接将贴吧中的内容制作为短视频后发布,但是许多并没有取得发帖人的同意。
“吸引力”成为内容快消时代以及注意力稀缺时代对于内容创作者的第一要求。在内容海量化增长的短视频平台中更是如此,同质化、缺少吸引力的内容日益难以突围,在这种情况下,抄袭高赞数的视频内容来谋求关注,成为了不少内容生产者选择的“捷径”。
抖音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内容茧房,大多数用户仍然习惯于在打开抖音后只停留于首页更新的视频,主动搜索其他视频进行观看的行为相对较少。同时视频内容的播放完成率、评论数、点赞数、转发数作为视频能否登上首页的重要考核指标的设定,更加促使抖音用户跟风创作相同的视频内容或者直接搬运外网视频进行二次剪辑,期望视频冲上首页推荐,快速获得高流量。
相对固化的内容生产圈层的形成以及自主性较弱的内容观看方式,为抖音中用户侵权内容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快手同样如此。
侵权无孔不入,短视频平台怎样做好把关人
面对无孔不入的侵权现象,短视频平台又该如何自持?
本文地址:http://www.tpjde.com/quote/4607.html 推平第 http://www.tpjde.com/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