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我温州人,90年代去西班牙,靠打工赚第一桶金,26岁和妻子开餐馆
2024-12-22 06:17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34位真人的故事

我温州人,90年代去西班牙,靠打工赚第一桶金,26岁和妻子开餐馆

我叫周建勇@西班牙的点滴,1974年出生的温州人。

1998年,我跟随出国打工潮来到了西班牙。当初,我身上只带了几百美金,干过餐馆,睡过大街。尽管无钱无背景,几年后,我开了一所驾校,并拥有自己的酒庄。后因疫情,我目前在一所学校经营着一家小超市。

在西班牙95%的行业对侨民开放,但当地人唯独对华侨非常友好,华人超市遍地开花。唯独考驾照非常严,在华人驾驶证考场上,警察和宪兵竟如临大敌,244名华侨没有一人通过......

(这是我在西班牙街头和警察合影)

我出生在浙江省泽雅镇的一个小山村,村子不大,800多人,以种水稻为主。那里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全都是环绕在半山腰的梯田,山路非常陡峭。很多家庭只得靠种番薯解决温饱问题。

听长辈说,在100多年前,我们先辈住在城里,为避开战乱才搬到了这里。我家兄妹四个,父母以种地为生,在农闲的时候,父亲也会到云南、贵州等外省做点生意补贴家用。即使这样,要供四个孩子读书也是相当不容易的,我经常饿着肚子到学校。

后来,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但我们那一带很多人还是选择出国务工。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还要出国呢?”我有时候会跟他们开玩笑说:“我们是被台风刮出来的。”

(图中水库离温州市区40公里,我家因修建水库搬到距离这里近一个小时路程的山村)

其实,这并不是开玩笑,在浙江、福建和广东这一带,一年要刮好几次台风。特别是快要到收获的季节,只要台风一来,经常把庄稼吹得一无所有,导致村民颗粒无收。当地很多人都觉得,只有离开这偏僻的小山村,走出国门,才能改变命运。

在九十年代,出国费用是很高的,至少需要十几万,而且出国的渠道也很少,如果要走正规渠道出去,那需要花更多钱。所以,很多没钱的人就找各种门路出国,比如偷渡、跋山涉水等等,非常不容易。现在出国简单多了,可以办旅游签证,既方便又快捷。

高中毕业后,为了挣钱养家,我也不再读书了。然后跟身边大多数人一样,我拿了一个旅游签证就出国了,这在当时算比较幸运的。那时候,国内工资是500多块钱,而西班牙的工资要高好几倍,这也是很多人出国的原因。

(18岁之前仅存的相片,之前因为火灾很多东西都被烧掉了)

当时,西班牙对华侨非常友好,甚至95%以上的行业对移民都是开放的,只要你有本事、有能力、有资金,很多行业都是可以进入的。但其它有些国家,比如德国、荷兰等设置的条件非常苛刻,在很多领域,都不允许华侨进入。

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华侨在这边从事的行业非常多,各行各业都有中国人的身影,比如超市、餐饮、百货店等等。华侨开的超市遍地开花,规模也很大,大都是几千平方米,甚至有1万多平方米的。另外,还有专门售卖从国内出口的产品,比如义乌的小商品、广东生产的电子产品等等。

到西班牙那年,我22岁。初来乍到,我对这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充满了希望和好奇,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当时在整个欧洲,我们算是第二批华侨。过来的大多数人还都以开中餐馆维持生计。于是,我开始在中餐馆里打杂,做服务生,主要干端盘子、洗盘子、扫地等粗活、重活、累活,工资也不高。直到后来,我学会了炒菜,当上了厨师,工资才高一些。

(到西班牙农村体验农民生活)

那时候,我年轻气盛,以为到国外生活很潇洒,身上只带了几百美金。可没想到,来到之后会困难重重。这边房租很贵,后来因为交不起房租,我还睡过大街。再加上,这里很多人都以为中国人有钱,喜欢把现金带在身上,于是,那些偷盗、抢劫的经常盯着中国人,导致我们晚上都不敢出门。

初到西班牙,语言障碍是最大的困难。身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就无法交流,很多事情都没法做。还好,我读到了高中,有一定的语言文化基础,学起西班牙语也是比较得心应手的。这也为我以后开办驾校,从事试题翻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初,我们来到这里,都是奔着创业来的,但起步资金问题是个大问题。在出国的时候,我们大都一穷二白,第一桶金都是靠打工积攒的。在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大家就开始创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面,比如饭店、服装店、电子产品店、超市等等

(在西班牙开驾校,给华侨同胞上驾驶理论课)

现在回头想想,我们当时确实非常有勇气。对于资金的原始积累,咱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这里得到了很好地弘扬和传播。中国人向来都是以勤劳勇敢著称,来到国外也一样,大家不偷不抢,靠自己双手辛勤付出,慢慢积攒财富。所以,当地人对我们华侨是非常友好的。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出来散步时,碰到一名警察,就跟他聊了起来。在聊天中,他说:“中国人非常勤劳,而且都规规矩矩,我们都很欢迎你们。”但其他国家的移民,来到这边后,不是偷就是抢,当地人非常讨厌他们。

2002年,我认识了妻子,从此在生活上稳定了下来,然后就一起开了一家中餐馆。在当地开中餐馆必须自己煮菜,没有请厨师的说法。于是,我负责掌厨,妻子做帮手。我们每天起早贪黑地到比较偏远的市场买菜,在周末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也会请老外帮忙。那段时间,我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特别辛苦。

(2006年,我接受西班牙国家电视台采访,移民在学习驾驶理论时的场景)

开餐馆还有一个最大的困难是需要资金周转。记得,当时有个朋友借给我3000欧元,相当于30000元人民币,算是一笔巨款,可在购买原材料和设备之后,也没剩多少了。那时候,家里还有两个弟弟要上学,我开餐馆赚的钱,百分之八十都寄给了家里。

但几年后,由于国内的很多同胞都选择了开中餐馆。一时间餐馆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但客源不多,后来资金入不敷出,我就不开了。

于是,2006年,我又开办了一家驾校,专门帮华侨朋友考取驾驶证。如果想在异国他乡生存发展下去,开车和学会当地语言同等重要。特别是,像在西班牙这样的发达国家,没有驾驶证是非常不方便的,这也是华侨来到当地后的首选项目。

当时,来报名考试的,大都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也不高,甚至小学文化的也不在少数。所以,要想让他们顺利通过考试,拿到驾照,其难度可想而知。

(和西班牙朋友在农庄里聚餐)

通常在上课时,我利用自己的经验,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并采用一天8小时轮流讲课制度。通过高强度学习,很多人几天或一周就能通过理论考试,基础差的或年龄大的,可能需要长一些时间,但绝大多数人都能拿到驾照。

但期间却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记得有一场考试,244名国人在同一考场,竟然没有一个人通过考试。警察宪兵在考场门口严阵以待,如临大敌。所有的试卷直接从首都交通部门全新印刷出来,其目的竟是为了不让一个人通过。

后来,我通过当地朋友了解到。由于咱们很多侨胞口语表达能力很差,甚至不会说,但是书面文字能够看懂,通过死记硬背或学习的技巧,都能把试题答出来。

事实也确实如此,外国人一般一天学一个小时,而我们侨胞知道自己语言不好,一天至少学8个小时。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的考试成绩比外国人还要好。

面对这样的结果,考官们觉得不可思议,并产生了怀疑,所以就加大了对考试的管控力度。但他们不知道,这是侨胞们付出了多少倍的努力才换来的。

(创立于1267年的酒庄,酿造工艺在得到了很好地记录与传承)

期间,表姐经营着一家800年历史的葡萄牙红酒品牌酒庄,于是我也入了股。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国,虽然葡萄牙的面积只有西班牙的四分之一,但是酒的品牌很多。我们直接从葡萄牙原瓶原装进口,现在销售网点已遍布全国各地。

在国外奋斗这些年,我的事业也慢慢稳定了下来。这边华侨非常多,大概有二十七八万人左右。我们这边的亲戚加起来总共有100多人,在这里生活,大家基本都以家庭为单位,还是非常热闹的。

西班牙是一个色彩很丰富的国家,在这里生活是一种享受,慢生活、慢节奏、多元文化,会让人很安逸,但咱们中国人却不“躺平”。因为这里的宽松移民政策和良好的经商环境,当地华侨发展得都还不错。

(拍摄于酒庄)

但最近这两年,因为疫情,大家的生意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好在我和老婆在一所大学里开了一家超市。这里的很多学生都非常友好,和我成为了好朋友。他们经常来买东西,也非常喜欢中国,喜欢和我聊中国文化。

论成就和事业,我虽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不足以引人注目。但是,作为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我觉得有义务把在外面看到的世界分享给大家,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西班牙的面积只有5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四川省大小,人口4000多万,在十五六世纪,是海上强国。我们两国虽同属亚欧大陆,但却相距6000多公里,在文化风俗方面自然会有所不同。

比如,西班牙斗牛,很多国人认为斗牛士很残忍、没人性。但在当地,斗牛士却是英雄。因为这种公牛很凶猛,看到人就会追着跑,跟凶残的野兽一样,攻击人。

就如《水浒传》里的“武松打虎”一样,谁能把老虎打掉,谁就是英雄。在这里,谁去斗牛,就是英雄,斗牛士跟足球运动员一样光荣,这就是文化的不同。

(这是我在马德里当地一家酒吧拍到的斗牛场景,斗牛文化在西班牙历史悠久)

不同的国度拥有不同的文化,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现在我国发展迅猛,在很多方面已经远超其他国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对中国产生向往,我们作为海外游子,感到非常自豪。

我住在马德里中心位置,不管到哪个城市,也就四五个小时的车程。在没有疫情的时候,我经常和朋友去河边、水库等地方钓鱼。同时,我也比较喜欢出去旅游,拍照片,用照镜头记录在异国他乡的生活。

在2016-2018年,我还兼职做了一段时间导游翻译工作。因为出国时间久了,跟国人接触的机会很少,我担心与国内产生脱节。这时恰巧,有个朋友是开旅行社的,于是我就作为导游翻译专带国人,借机多了解国内的发展情况。

(西班牙大学生在我的超市里和我聊中国文化)

平时,我们一年回国两次,现因疫情原因,已经有3年没回国了,非常想念家乡的亲人。虽然我们在温州市里、镇上也都有房子,但每次回国的时候,第一时间我还是会去从小生活的那个小山村里住上几天。那个我曾经一直想逃离的地方,反而成了我的牵挂。

像我们这一代出来久了,总感觉没有家,没有根。现在孩子也长大了,所以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以前我们都是忙着工作,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现在两个孩子都上学了,这边教育竞争压力会小一些,所以我想让他们在这边完成学业。

回首半生,在谈到困难和挑战时,我经常跟孩子们说,中国和西班牙相隔千里,虽然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但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但在融入当地社会中去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自己的血脉。

(2018年,我们一家四口的合影)

为了生活,我选择来到了国外,没曾想这一走就是20多年。虽然身处远方,但内心从未出走。看到祖国越来越繁荣,国人越来越自信,我越发觉得,幸福其实就在于生活的点滴和内心的满足。

【口述:周建勇】

【编辑:雪后草原】

目前我们已经记录了434位真人故事,感动了被采访人和千万读者。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我温州人,90年代去西班牙,靠打工赚第一桶金,26岁和妻子开餐馆】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w.tpjde.com/quote/5879.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推平第移动站 http://mip.tpjde.com/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