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传家世泽长——曾氏家族的家教与家风》
曾子是继孔子之后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 2017海峡两岸(嘉祥)曾子思想暨礼孝文化研讨会在曾子故里嘉祥举办,海峡两岸49位专家学者参加,提交论文47篇。这些文章会陆续在此公众号发表。今天推送的是来自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周海生教授的论文《孝悌传家世泽长——曾氏家族的家教与家风》,分四次推送。
孝悌传家世泽长——曾氏家族的家教与家风(三)
曾氏家族自曾子开始,就以耕读为业。曾氏后人在鼓励子弟读书的同时,也恪守祖上的家教传统,崇尚勤俭持家,把“务农桑”看作保身要道、兴家之本,反对男子游手好闲、妇人贪睡爱眠,认为一家之兴旺,惟在一“勤”字。曾氏家训中多有“务农桑”、“习勤劳”、“尚节俭”、“戒戏场”、“禁赌博”的内容,强调“勤苦,立身之本;懒惰,败家之原。”告诫子孙力求节俭,避免铺张浪费之风,如《永丰木塘源曾氏族谱》中就说:“男婚女嫁,切勿奢华装体面;款宾待客,切勿艳丽强撑持;馈送当随时,切勿那扯做人情;施济当量力,切勿勉强称大慨。……他若宴饮玩游,结会赛社,演戏闹灯,一切无益之费,均宜裁之。”
湘乡曾氏在晚清声名显赫,但曾国藩仍然一再要求子弟戒奢傲、去骄佚。他在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说道:“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所以衣服不可多制,尤其不能大镶大缘,过于绚烂。曾国藩以“吾家累世以来,孝弟勤俭”自豪,也常为“虽力求节俭,总不免失之奢靡”自责,故对于家人能否勤俭持家,曾国藩时时挂念在心:“近日家中内外大小,勤俭二字做得几分?门第太盛,非此二字,断难久支,务望慎之!”他在给欧阳夫人的家书中常常提到持家要从勤俭入手,做长远打算。他说:“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读上做出好规模,虽一旦罢官,尚不失为兴旺气象。若贪图衙门之热闹,不立家乡之基业,则罢官之后,便觉气象萧索。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希望夫人教训儿孙妇女,常常作家中无官之想,时时有谦恭省俭之意,自然福泽悠久。
一般认为,“勤”就是尽力耐劳。士农工商,业虽不同,皆是本职,“勤则职业修,惰则职业隳。修则父母妻子仰事俯畜有赖,隳则资身无策”。那么,尽力于业是否就可以称得上“勤”了呢?
曾氏以为不然。渫阳曾氏《宗规》中说: “勤”并不是做到“尽力”就行了,而是要“尽道”,如士人则先德行,次文艺,不能因读书识字舞弄文法,颠倒是非;举监生员不得出入公门,有玷品行;仕宦不得以贿致官,贻辱祖宗。农者不得窃田水,纵畜牧,欺赖田租;工者不得做淫巧,售伪器;商者不得纨绔冶游,酒色浪费。将“勤”由“尽力”提升到“尽道”的高度,可以说是曾氏家教的一大特色。举凡士农工商,无论贵贱贫富,尽力之外,尤当谨言慎行、奉公守法。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践行了修身做人、仁民爱物之道。
古人说“俭以养德”,对于“俭”字,渫阳曾氏有更为深切的体认:“人生福分,各有限制。若饮食衣服、日用起居,一一俭朴,留有余不尽之享,以还造化,是可以养福。奢靡败度,俭约鲜过,不逊宁固,圣人有辨,是可以养德。多费则多取,多取不免奴颜婢膝、委曲狥人,自丧己志。少费则少取,随分自足,浩然自得,可以养气。”认为“俭”不仅可以养德,亦可养福、养气,用之教子孙,有益于家,用之挽敝俗,有益于国。
世间不能厉行节俭,其的原因大都和“好面子”有关,如争讼打官司,就鬻产借债,讨人情,不顾利害吉凶,赢了就觉得有面子;再如喜欢炫富,卖田为女置办嫁妆,用重金彩礼为子娶媳,以得到他人的钦羡为荣。不知剜肉医疮,所损日甚。这种奢靡无度、铺张浪费之风对社会的良风善俗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有鉴于此,曾氏严禁一切有损德行、有害门风的不良行为,《石莲曾氏族谱》所载《二修家训》共十二条,有关这方面的戒律就有“禁淫欲、禁发冢、禁邪说、禁赌博、禁谣谤”等五条,其《三修家训》,又补充了戒争讼、禁戏场两条,对违反者也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这些以家族的名义制定的家规、家训、家法,对于族人的约束力是相当强大的,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礼义道德规范能够得到切实的遵守,有利于促进家内秩序的稳定与和谐。
当然,曾氏家族对于读书、勤俭的倡导,其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孝悌之道的践履上。读书,是为了进德修业,践行孝悌仁义之道。勤俭,是为了戒奢防逸,力尽敬养安亲之心。曾子后裔认为只有在“孝悌”上用功,才能维持家风不坠,家门昌盛。嘉祥曾氏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曾继祖,在恪守孝道方面尤具典范意义。据史载,曾继祖“事母孝,母卒,庐墓三年,奉旌孝子”。曾继祖两岁,父亲曾昊就去世了。其母徐氏,含辛茹苦,抚育孤子。到十三岁的时候,祖父曾质粹又去世了。曾继祖“三世一身,孑然孤立”。在家境艰难的情况下,曾继祖不忘祖训,谆谆告诫族中子弟秉承宗圣学行,遵纪守法,力行孝道,振兴家邦。
曾国藩就一再强调孝友于家庭至关重要,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
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
正是由于曾氏家族对“孝悌忠信”的倡导,曾氏后裔勤勉自励,进德修业,立身行道,内则尽力于谐和家庭、宗族,外则尽力于服务社会、国家,蕴育了一代又一代孝子忠臣、仁人义士。诸如,坚志忠义不事新莽的曾据、西府养亲的曾孝宽、养亲抚孤的曾鹤龄、三朝名相曾公亮、忠心谋国的曾从龙、“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文才魁天下的曾棨、撰《曾志》光大祖风的曾承业、清代“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等等。
本文地址:http://www.tpjde.com/quote/6227.html 推平第 http://www.tpjde.com/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