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是中国晚清时期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从这众多称呼可以断定,他是一位多才多艺、为国家做过重大贡献的晚清著名大臣。
然而,曾国藩的家庭并不富裕,他从小也并不聪明,这样先天不足的他,又是怎样成长为一个名臣的呢?
请看下面详细介绍。
一.出生普通家庭,人也不够聪明
与那些出生富贵的才子佳人不一样的是,曾国藩的家庭并不富裕,他于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出生在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娄底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
前辈们虽然钱不是太多,但是却非常重视子女的文化教育,其祖父曾玉屏文化程度并不高,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则是个塾师秀才,处于如此环境中的长子长孙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良好的伦理教育了。他5岁就被要求学习了、6岁就被送入了家塾“利见斋”读书。然而,曾国藩小的时候天赋并不高,人也不是很聪明甚至可以说比较笨,这让他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下面这个故事就能说明这一点:
有一天晚上,曾国藩在家里读书,有一篇文章他重复读了很多遍,可就是背不下来。于是,他只得一遍一遍地读,一遍一遍地背下去。但直至夜深了,他却仍然没有背下来。
这可急坏了一个人。原来,他家来了一个小偷,正潜伏在他书房的屋顶上,想等他读完书睡觉之后再进屋偷点什么。可是贼人在屋外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睡觉。
这位“梁上君子”实在等不下去了,就十分生气地跳进了屋子,对曾国藩说:“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听几遍就会背了!”于是贼人将那篇文章竟然从头到尾地背诵了一遍,然后生气地扬长而去。
二.以勤补拙,踏入仕途
面对先辈们的殷切期望,天赋并不好的曾国藩,决定以勤补拙,去弥补自己的缺陷。于是,他笨鸟先飞、夜以继日地刻苦读书,并于15岁就踏上了艰苦的科举之路。
道光六年(1826年)春,曾国藩参加长沙府童子试,名列第7名。然后经过七年的潜心攻读,于道光十三年(1833年)考取秀才,接着第二年参加湖南乡试,中了举人。
然而,会试却遭遇两次落第,直至四年后的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终于成功登第,并且殿试位列三甲第42名,赐同进士出身。从而在28岁时,开始踏入仕途。
三.注重人格修炼,善于处世交友
为了进一步弥补自己的短板,让将来的事业有所成就,曾国藩开始注重自己的人格修炼,并在处世交友上总结出了一套好的方法。
曾国藩的人格修炼可用五个字来表达,即:诚、敬、静、谨、恒。首先是“诚”,即为人要表里一致,自己的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第二个“敬”,即敬畏,人的内心不可存有邪念,要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第三个“静”,就是心、气、神、体始终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
第四个“谨”,也就是不说大话、假话、空话,要实实在在,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第五个“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起居有常规。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
曾国藩每天坚持记日记,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检查、反思,这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他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的要求: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
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从曾国藩一生的经历可以看到,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曾国藩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益,兼听而不失聪。“在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为人必须在一“淡”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四.成长为名臣,为世人瞩目
曾国藩就是用上述这套人格修炼之法,处世交友之道,去“勤以持家”与闯荡江湖的。最终他成长为晚清时期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他给已经走向衰落的大清朝打下了一针强生剂。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为“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他也因功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其为“曾文正”。
总之,晚清时期名臣曾国藩,家庭并不富裕,从小也并不聪明,这样先天不足的他,最终通过以勤补拙,创立出一套人格修炼、处世交友之方法,并敢于在其政治生涯中去践行,最终成长为一个晚清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曾国藩修身、持家、立业的理念,值得我们参考与借鉴,他不怨出身平凡、勇于创业,为国家与民众做出突出成就的精神,更加值得后人学习与称赞。我们应该像他那样,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争取为我们的祖国贡献出毕生力量。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本文地址:http://www.tpjde.com/quote/6472.html 推平第 http://www.tpjde.com/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