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林始祖为林禄。林禄之后林披生9子:林苇、林藻、林著、林荐、林晔、林蕴、林蒙、林迈、林艹既(上面草字头,下面“既”),同时擢刺史,历史上称为“九牧”。林披之后林榕山葬于海口镇岑兜村。林榕山之子叫林存素,之孙叫林学弢,之曾孙叫林启寀。林启寀儿子林廷癸乃林则徐曾祖父,林廷癸之子叫林正澄,林正澄之子叫林天翰(宾日)。林宾日曾记载:“余世居玉融,始祖高德公宋进士,传十世至榕山公,余支祖也。公生二子,长存素公,余之五代祖,墓在玉融。存素公生高祖学弢公,迁省垣,生曾祖启寀公,墓俱在北关外飞来峰下,启寀公生北塘公,墓在北关外铜盘山。”林则徐在《先考行状》亦记述:“府君讳宾日,号阳谷,系出莆田九牧林氏,先世由莆田徙居福清之杞店乡(今海口镇岑兜村),清初再徙省治(福州)。”
●林廷癸:字北堂。林则徐曾祖父。林廷癸生5子:林正森、林正枝、林正焕、林正高、林正澄。
●林正澄(万选):字孔晖,号潜堂。林则徐祖父。林正澄生5子:林天木(文藻),字岩石;林天轩(孟昂);林天策(孟典);林天翰(宾日);林天裕,早殇。
●林宾日:原名林天翰,字孟养,号旸谷。林则徐父亲。清嘉庆侯官岁贡生。林宾日是一名私塾先生,林则徐因此认识不少字。
林宾日是穷秀才。他苦读经书,但一生不得志,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林则徐4岁时,林宾日参加乡试,因眼睛发病未愈,没有中举,于是在附近的罗氏私塾里教书,并带着林则徐到私塾就读,“自之无以至章句,皆口授之”。林则徐一直到12岁,都跟随父亲攻读史书。由于林宾日只靠教书谋生,家境非常清贫,有时甚至断炊。但他刚直不阿,里中有一个土豪想以重金贿赂林宾日,保举其子为童生,被林宾日拒绝。父亲正直的品格对林则徐产生了深远影响。林则徐在《先考行状》中回忆:“府君之教,谆谆然,循循然,不激不励,而使人自乐于向学。”
林则徐的母亲陈帙,为闽县岁贡生陈圣灵第五女。由于林家贫寒,陈帙做些纸花帮贴家用。林则徐曾回忆:“每际天寒夜永,破屋三椽,朔风怒号。一灯在壁,长幼以次列座,诵读于斯,女红于斯,肤慄手皲,恒至漏尽。此情此景,宛若昨天”。
林宾日生3男8女。3男为长子林鸣鹤,早夭;次子林则徐,三子林霈霖。8女除了第六女林蕙芳(适沈廷枫,生一男叫沈葆桢)外,皆佚名。
●林则徐(1785—1850年):林宾日次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云左山房等。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福州鳌峰书院。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嘉庆十六年(1811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林则徐一生最辉煌的成就,就是虎门销烟。道光十八年(1838年),他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林则徐雷厉风行,将收缴来的118万公斤鸦片,在虎门公众销毁,取得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震惊中外。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逝世,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徐因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被史学界称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臣”。清代思想家魏源评论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还对他的一生作了全面和崇高评价:“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雅范;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 林则徐禁烟、销烟受到了马克思的称赞。1858年,马克思在所著鸦片贸易专论里肯定了林则徐这一壮举。“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位“国际禁烟日”。1987年12月联合国第42届联大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每年的“国际禁毒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北京天文台1996年6月7日发现的小行星(国际永久编号7145)命名为“林则徐星”。林则徐配郑淑卿,生4男4女。4男为林汝舟、林秋柏(早殇)、林聪彝、林拱枢。4女为林尘谭、林金銮(早殇)、林普晴(嫁给沈葆桢)、郑林氏(因嫁给郑葆中,故称“郑林氏”)。●林霈霖(1796—1839年):字雨人。林宾日第三子。出嗣于三伯父林孟典。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入泮,道光五年(1825年)中举,任光泽县县学训导。林霈霖生2男2女。2男为林龙言、林钟渤。
●林汝舟(1814—1861年):字镜枫、楫之。林则徐长子。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他一生只是翰林,修史不言政。其长子叫林鸿翥,次子叫林臻品,皆早殇。第三子林洄淑,光绪元年(1875年)举人,曾任工部员外郎。民国时,林则徐曾孙、前中华民国最高法院院长林翔,把林汝舟后裔悉数带往南京居住。
●林聪彝(1824—1878年):字听孙。林则徐第三子。庠生,赐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六部主事,襄理江苏团练,六部员外郎,浙江衢州知府,浙江补用道,历署浙江按察使、杭嘉湖海防兵备道。林聪彝在福州宫巷购买明代古屋,后成明清时期福州最大的豪宅。林则徐约三分之二的后裔都是他的子孙。林聪彝生11男6女。长子林贺峒,同治十二年(1873年)举人,曾任广东南韶道、高廉钦雷琼等处兵备道、韶州知府;次子林庆祺,光绪二年(1876年)优贡,曾任安徽、江苏州判;第三子林钧泽,光绪十一年(1885年)举人,曾任江苏江浦知县;第四子林炜焜,光绪十四年(1888年)举人,曾任安徽石埭、巢县知县;第五子林燕愉。附生。曾任湖北、广东通判,广东东阳江州知府,湖北候补知府。6女皆佚名。
●林拱枢(1827—1880年):字心北。林则徐第四子。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林则徐遣戍新疆,林拱枢随往。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拱枢随林则徐到西安。道光三十年(1850),林则徐病逝。3年后,林拱枢丧服期满,由吏部引荐,以县学生赏举人,补内阁中书,升刑部坐办、主事、员外郎,后迁湖广司郎中,在刑部历事十余年。后升江南道监察御史,调任广西道,历署兵科掌印给事中,京畿道、山西道、河南道监察御史。林拱枢曾提出台湾建省的提议,且跟随翁同龢处理过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件,还他们清白。
●林尘谭(1816—?年):林则徐长女。嫁给刘齐衔。刘齐衔是一介穷书生,但林则徐不嫌弃他。刘齐衔勤勉好学,终成大器,与哥哥刘齐衢一道考中进士,曾任户部主事、陕西布政使、浙江按察使、河南巡抚。后来他以自己的俸禄从商,成为一方巨富。林拱枢生6男2女。6男为林毓良、林寿鼎、林蕴涟、林联泗、林歧(钅尧)、林起翔。2女皆佚名。
●林普晴(1821-1873年):字敬纫、俊兰。林则徐第三女。林普晴在林则徐子女中最为出名。说起林普晴嫁给沈葆桢,还颇有渊源。沈葆桢的母亲林蕙芳是林则徐六妹,沈葆桢是林则徐外甥。林普晴18岁时,哥哥林汝舟向林则徐提议将其嫁给沈葆桢。婚后不久,沈葆桢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任九江知府。后太平天国起事,直攻上饶,沈葆桢改任广信知府。此后,太平军围困上饶,林普晴挺身指挥部队,守护城池,亲写血书求援,解了上饶之困。时人评她为“女中豪杰”。林普晴工诗,《全闽诗话补编》收有其诗作。林普晴去世后,有人写了一首挽联:“为名臣女,为名臣妻,江右佐元戎,锦撒夫人分伟绩;以中秋生,以中秋逝,天边图皓魄,云裳仙子证前身。”
林则徐不少后裔受林则徐从政思想的影响,在中国近现代或世界政治舞台上偶露峥嵘。
●林炳章(1874—1923年):字惠亭。林则徐曾孙,光绪二十年(1894年)恩科进士,特点翰林,后累迁至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委为钦差大臣,回闽考察宪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投资兴建福州电力公司。翌年,任福建师范学堂副监督,后转任福建高等学堂监督,兼任“去毒总社”社长,负责组织戒除鸦片烟毒。后赴北京任邮传部丞参。辛亥革命后,出任福建军政府盐政督办。民国五年(1916年)、民国十一(1922年),两度任福建省财政厅厅长。
●林翔(1881—1935年):字璧予。林则徐曾孙。庠生。后入福建法政学堂,旋东渡日本,获明治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厦门地方法院及省高级法院任职。民国七年(1918年),应召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广东高等检察厅检察长,后历任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审计局局长兼财政委员会委员、代大理院院长兼任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央法制委员会委员。民国十六年(1927年),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翌年,任最高法院院长。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任考试院铨叙部部长,卒于任上。
●凌青(1923—2010年):原名林墨卿。林则徐玄孙。在大学期间就参加革命活动。1944年奔赴延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外交部国际司、欧美司、国际条法司司长,驻委内瑞拉大使。1980年后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大使),并4次任联合国安理会主席。1986年,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1988年后,历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林强,原为福州大学教师,曾任福州市副市长、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刘蕙仪:林则徐外重孙女。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郡首位华裔法官。
1997年6月30日,习近平出席林则徐出生地、故居、纪念馆等修复竣工仪式。
曾经写出并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曾发现鸦片对中国人的毒害,毅然发动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曾被魏源评论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林则徐,是晚清屈辱的历史中不多的一抹亮色。
闽林始祖林禄。林禄之后林披生9子:林苇、林藻、林著、林荐、林晔、林蕴、林蒙、林迈、林艹既,同时擢升刺史,历史上称为“九牧”。林披之后林榕山葬于福清市海口镇岑兜村。林榕山之子叫林存素,孙子叫林学弢,曾孙叫林启寀。林启寀儿子林廷癸乃林则徐曾祖父,林廷癸之子叫林正澄,林正澄之子叫林天翰(宾日)。时林宾日37岁,生子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云左山房,谥文忠。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左营司巷。当年林宾日已37岁,膝下有几个女儿,终于盼来了儿子。
林则徐因虎门销烟而扬名,但之后等待他的不是鲜花与掌声,而是晚年的宦海沉浮。先是被流放到新疆伊犁,又陆续被任命为署理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位,为朝廷呕心沥血,最终积劳成疾。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病逝。
林则徐后裔子女
林则徐配郑淑卿,生4子4女。
4子为林汝舟、林秋柏(早殇),林聪彝、林拱枢。
4女为林尘谭、林金銮(早殇)、林普晴(沈葆桢之妻)、郑林氏(因嫁郑葆中,故称“郑林氏”)。
林则徐一生育有4儿4女,其中次子林秋柏和次女林金鸾早夭,剩余三子分别为林汝舟、林聪彝、林拱枢。
长子林汝舟,字镜枫,1814年出生,清道光18年,即公元1838年,林汝舟中了进士。也许是吸取了父亲林则徐一生官场坎坷的教训,林汝舟一生都只是翰林,只修史,不言政。其后代也大部分归隐,并未投身政坛。
林则徐对儿子的一封信
大儿知悉:
父自正月十一日动身赴广东,沿途经五十余日,今始安抵羊城。风涛险恶,不可言喻,惟静心平气,或默背五经,或返躬思过,故虽颠簸不堪,而精神尚好,因思世途险,不亚风涛,入世者苟非先胸有成竹,立定脚根,必不免为所席卷以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择友之道应尔也。若于世事,则应息息谨慎,步步为营,若才不逮而思徼幸,或力不及而谋痨等,又或胸无主宰,盲人瞎马,则祸患之来,不旋踵矣。此为父五十年阅历有得之谈,用以切嘱吾儿者也。汝母汝弟,身体闻均安好。汝二弟且极用功好学,父闻之,心为一快。客居在外,饥饱寒暖,须时加调护;友朋应酬,虽不可少,而亦要有限制;批阅公牍,更宜仔细,切不可假手他人。对于长官,尤应恭顺小心,即同僚之间,亦应虚心和气。为父做官三十年,未尝以疾言遽色加人,儿随父久,当亦目睹之也。闲是闲非,不特少管,更应少听,一有差池,不但殃及汝身,即为父亦有不测也。慎之慎之!
元抚手示
林则徐共有三个儿子,长子林汝舟这时已三十岁,他十六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在北京任职。林则徐到广东后,除了给妻子写了平安家书之外,还给在北京的长子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既充满了父爱,又表达了对儿子的告诫。
三子林聪彝,他倒是和大哥不一样,对于从政十分感兴趣,先后担任过内阁中书、六部主事、衢州知府、浙江补用道、署浙江按察使、杭嘉湖海防兵备道等职。这一脉人丁兴盛,占据了林则徐后人总人口的2/3。林聪彝有一个孙子,名叫林炳章,在官场也是风声水起,在光绪时期担任过钦差大臣,在民国时期担任过任福建省财政厅厅长,也算是显赫一时。
四子林拱枢,活跃在晚清政坛,先后担任兵科掌印给事中,京畿道、山西道、河南道监察御史。值得一提的是,晚清最末一代翰林林步随就是林拱枢的孙子,他是光绪二十九年的进士。他曾赴美任留学生总监、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等职。后致力于实业救国,但在动荡的时局中被劫受骗,家财散尽。我国著名外交元老凌青是林拱枢的曾孙。他原名林墨卿,在抗战时期为保护家人改名凌青。
林普晴18岁时,大哥林汝舟向父亲林则徐提议将林普晴嫁于好友沈葆桢(沈葆桢还是林则徐的外甥),尽管沈葆桢当时只是默默无名的小官员,林则徐还是答应了女儿的婚事。结婚之后,夫妻感情甚笃。沈葆桢的仕途飞黄腾达,中进士,入翰林,任九江知府。后太平天国起事,直攻江西广信府的上饶,当时沈葆桢正在为曾国藩在江西各州府筹募兵饷,只留下年轻的夫人林普晴于上饶。
其时,兵锋正凶猛的太平天国主力部队在石达开的率领下在江西开辟势力范围,兵锋所到,清军纷纷败北,很快,先头部队就到达了上饶,将上饶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由于平时受父亲和丈夫的熏陶,林普晴对用兵之道也略懂一二。她找到城中守军的头领,商议好守城之策,毫不犹豫地打开府库,拿出所有的存粮犒军。守军在城墙上浴血奋战,林普晴则亲自率领城中妇女做饭送上城墙,军中将士深为沈夫人的义举所感动,都决心誓死坚守城池。
经过10多天的坚守,城中的形势日渐危急。林普晴想到距上饶不远的玉山镇总兵饶廷选(1803—1862,福建福州人),他原是林则徐的旧部,现在只有请他出兵相援,才能解上饶之急,可是玉山镇那边同样是战事紧张,饶总兵肯冒险相救吗?为了说服饶廷选,林普晴啮破中指,以鲜血写下一封求援信。
求援的血书派人送出,可援军即使闻讯赶来,前后也需两天时间,此时,士气是最重要的,林普晴走上城墙,大声地鼓励守城的将士:“诸位勇士,我们的援军很快就要到了,只要我们再坚持一两天,敌军一定会被我们打垮的!”士兵们见知府夫人如此顽强,增强了守城的决心,誓与城池共存亡。
考虑到太平军惯用滚地龙(即挖掘地道)的战术攻城,常令人防不胜防,林普晴冥思苦想,决心找出一个对付的办法。古人针对这种战术多用埋瓮听声的办法预测情况,可一时之间,上饶城中很难找出这么多能用的大瓮,如何是好?最后,她想出一条妙策,下令守城将士沿城墙内侧抢挖一道壕沟,深须八尺,宽五尺,这样敌军一旦从地下攻城,势必进入壕沟,行迹暴露无余。这招果然有效地防住了太平军的滚地龙战术,为守城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再说玉山镇总兵饶廷选收到林普晴的求援血书后,大为她的一片诚心所感动,当即抽出精兵强将,连夜驰往上饶增援。与此同时,在外募兵筹饷的沈葆桢也得到了上饶城受困的消息,率兵马日夜不停地赶往上饶。如此以来,三支人马里应外合,血战七天七夜,终于解了上饶之围,扼制了太平军在江西开辟势力范围的战略意图。
战后朝廷论功行赏,沈葆桢被提升为江西巡抚。虽说夫人林普晴并没得到朝廷的嘉奖。可当地人都深深地记住了她的大名。林普晴逝世后,沈葆桢写了一首挽联:“为名臣女,为名臣妻,江右佐元戎,锦撒夫人分伟绩;以中秋生,以中秋逝,天边图皓魄,云裳仙子证前身。”表达了对爱妻的敬佩和哀思。左宗棠也撰挽联,肯定她忠孝全双的一生,云:“家能孝,国能忠,一生大节昭昭,挽狂澜于既倒;来何因,去何果,千古元精耿耿,抱明月而长终。”后来曾国藩专奏入朝,奉旨在广信府建祠褒扬。现在江西上饶林普晴祠堂香火旺盛,就是江西民众对这位名臣之女的最好怀念。
天祖:
高祖:
曾祖:
爷爷:
父亲:
林步随 (1872~?) 晚清最末一代翰林
兄弟:
林则徐第五代孙女、新四军老战士林子东佩戴纪念章行军礼。
林子东,林则徐第五代孙女,她是新四军老战士。在94岁时获得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2015年9月3日,林子东在接受采访时说,“当年有血性的青年投入到抗日、反法西斯中,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太平生活。得到这份荣誉,我想起了牺牲的战友,他们是真正的在战斗英雄。”
同时荣获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还有:林则徐第五代孙林铮墉、林心组(抗战老兵,时年94岁)和在台湾的林申墉。
凌青,原名林墨卿,林则徐玄孙、林子东的弟弟。在大学时参加革命。后从事外交工作。
1985年6月12日,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中国特命全权大使常驻联合国代表——林则徐的第五世孙凌青(原名林墨卿),将《中英联合声明》正式文本递交给联合国,并在联合国法律登记上亲笔签字,正是这份声明,宣告中国将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实现了凌青先祖林则徐的遗愿。凌青还是林则徐基金会的发起人之一,并被推举为会长。
林则徐第五代玄孙女林梅琴
林心祖,1922年7月14日出生,是林则徐第五代孙。1939年,受家族的爱国传统鼓舞,林心祖报考了黄埔军校,并顺利考入黄埔军校第17期。
受家族的爱国传统鼓舞报考军校
94岁的林心祖听力不好,记忆模糊,抗战中的很多细节已记不太清,我们只能通过他的二儿子,从支离破碎的回忆中,帮他还原那段历史。
“考的是黄埔军校……好像是1939年在福州招的……冬天招的。”林心祖断断续续回忆说。
1922年7月14日出生的林心祖,是林则徐第五代孙。1939年,受家族的爱国传统鼓舞,林心祖报考了黄埔军校,并顺利考入黄埔军校第17期。林心祖用了2个月时间,才从福州走到湖南武冈,在六中队步科学习。
经常做噩梦,从梦中哭醒
林心祖回忆,当时在武岗读了两三年。毕业后分配,“分配到哪里了?记不住了!”
林心祖的儿子还原了这段空白。1941年,林心祖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分配到独立50师陆军150团。当时,第五军副军长李以劻兼任50师师长。
由于林心祖的出色表现,不到半年就被任命为少尉排长,并先后担任谍报组长、野战医院副官。我们问老人在哪个省打仗,参加过什么战役,“在浙江、湖南那边,还往北跑。”“哪个省区都有。”“记不住了……”如今的林心祖已记不清。
林心祖的儿子说,一直以来,老人什么都不肯说,但经常做噩梦,从梦中哭醒。
不愿重回伤心地,老百姓死得太多了
日军投降后,林心祖随部队去杭州。1947年,他进入南京步兵学校继续学习。1949年,随部队投诚,后去北京工作。最后,被调往河北矿务局工作直到退休,退休后回到福州。
“1989年到福州,他不愿意重回河北石家庄。那是一个伤心地,战争太残酷,老百姓死得太多了。”林心祖的儿子说,这是父亲偶尔在生活中说起的片段。
如今,林心祖老人的爱人已去世,他随二儿子一起在福州生活。
林强,曾任福州市副市长、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第六代长房长孙、林鸿汉。
2005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长房一族几百个人,大多数都在南京。在这几百个人中,除了一位因为经营企业,偶尔应酬性吸烟之外,没有一个人吸烟的,他们从小就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个禁烟英雄,所以从来都不吸烟。2006年,林鸿汉又被评为南京市好市民。
林则徐第六代嫡孙女、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林岷女士
林则徐第六世孙女、林则徐基金会副会长、福建省政协委员林祝光
沈崇,清道光年间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外玄孙女;
是晚清造船、航运、海军奠基人之一,两江总督沈葆桢的曾孙女;父亲是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沈劭,哥哥系驻法公使,她长相俊秀,举止舒雅,典型的大家闺秀。她19岁时的一段经历,成为一个历史事件,让全国50万人为她游行。
1946年12月24日平安夜,北平一家报纸写出这样的警示,“今晚洋人狂欢,妇女盼勿出门。”就读于北京大学先修班学医的19岁女生沈崇,从表姐家出来,准备到平安影院去看电影《民族至上》。当她走到东长安街时,被美国海军陆战队伍长皮尔逊和下士普利查德绑架到东单广场性侵。根据事后的法庭审判档案记载,当时美国兵卡住沈崇的脖子,不让她喊叫,她便挥舞自己的衬裤努力让行人看到,这时有8个中国人,带着手电还有枪,来到现场察看发生了什么事,救了她。事后,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数十个城市学生纷纷罢课,50多万人上街游行,运动持续一个多月,这就是震惊中外“沈崇事件”。
1947年3月法庭判决,皮尔逊降为普通士兵,判处监禁劳役15年,普利查德监禁劳役10个月。但仅过了3个月,美国海军方面宣称皮尔逊之罪行难以成立准予释放。皮尔逊在法庭上甚至诬陷沈崇为了3美元色诱他。经过北大学生和媒体查证,这时沈崇的家庭背景才被正式曝光。当时《申报》记载,沈崇刚来京一个月,父亲就给她200万新法币。当时一名大学生食物津贴每月才2万多新法币,这足以保证沈崇过着富足舒适的生活,让美军的狡辩打脸。
沈崇事件过去后,当事人沈崇后来的生活一直是个谜。直到2012年香港出版人许礼平写了一篇名为《沈崇自白》的文章,对沈崇之后生活首次进行了描述。沈崇事件后,她没有再回北大上学,改名沈峻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学俄文。毕业后,沈峻拒绝留校,执意去了北京,进入外文局,做到退休。沈崇在1946年后的人生很顺利、安定、幸福。尤其是婚姻非常美满。1957年,著名的漫画家丁聪,结识了复旦毕业的沈峻并结婚。丁聪的妹妹与沈峻是复旦同学。我们大家熟悉的老舍《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众多作品的插图都出自丁聪之手。
2009年93岁的丁聪去世。沈峻写了封信揣在爱人身上,从信的内容就能看出夫妻的恩爱。她称呼丁聪为“小丁老头”:“我推了你一辈子,也算尽到我的职责了。现在我已不能再往前推你了,只能靠你自己了,希望你一路走好……这朵小花是我献给你的。有首流行歌曲叫月亮代表我的心,这朵小花则代表我的魂。结尾是:永远永远惦记着你的“凶”老伴。丁聪去世后不久,沈峻也大病一场。2014年沈峻病世,享年87岁。
知名漫画家郭斯特(本名林记),80后,福州人,童年在北京度过,林则徐第七代直系后裔
郭斯特
本名林记/林则徐第七代直系后裔
林则徐后裔等百余人祭祀先祖 颂扬林公精神
在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益凤村,一位八旬老人刘雪梨,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为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林家人守墓,而这些林家人正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后裔。至今,一家四代坚持为民族英雄林则徐后人守墓已有一百多年。
4月1日,记者来到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益凤村。迎接记者的是刘雪梨老人的儿子欧阳福,家里第四代守墓人。
刘雪梨老人因病住院,记者未能见到她本人。
已年过半百的欧阳福穿着一件黑色外套和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牛仔裤。老实朴素的他开来一辆车带着记者来到林家墓地。
刚一下车,记者就一脚踩进了泥坑里。“昨天刚下雨,这路滑得很,你要小心点,踩叶子上,抓住树枝,我常走习惯了,你可别摔倒了。” 欧阳福一边走一边提醒记者。这样的路记者走起来都很费劲,而八旬老人刘雪梨不知道走了多少遍。
沿着泥泞狭窄的黄土路,穿过杂草丛生的树林,记者和欧阳福来到了林则徐次子林聪彝的墓地。陵墓周围,很是整洁,地上也没有多余的枯枝与杂草。
八旬老人的守墓生涯
记者了解到,刘雪梨六七岁时,就跟着爷爷上山护墓。“一定要看护好林家墓地。”爷爷的临终遗言让一家人谨记在心。
刘雪梨自称是“童养媳”,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了夫家,夫家姓欧,是当地一大户人家,拥有一整片山头的地。那时,林家在欧家的山头买了一小块地,用作墓地。欧家就住在林家墓地的不远处,刘雪梨丈夫的爷爷时常帮忙看守墓地,后来欧家也就成了林家墓地的管家,负责打扫墓园,清理杂草。
这些墓一守就是百余年,从刘雪梨丈夫的爷爷开始,到刘雪梨的三儿子欧阳福,一家四代看守林家后人墓十余座,从未间断过护墓。其中,林则徐次子林聪彝的墓就在三山陵园后面的大凤山,林则徐曾孙林炳章的墓及其他林家后人的墓地则大部分都在大池山。林家后人也一直与欧家保持着联系,每年清明节回去扫墓都会提前通知刘雪梨老人。刘雪梨常常就在路口等候林家人,然后带他们上山。
由于要扫的墓比较多,且墓地之间还有一段距离,每次上山一趟,要到下午四点多才能回到家。“以前一个下午就可以把所有墓巡一遍,到后来就要分成三趟。”随着年龄愈加增大,刘雪梨的腿脚也愈加不灵便了。近两三年来,加之患上了脑血管堵塞,她行动更加不便,也就比较少上山。直到去年,病情加重,住进了医院,才将事情全权托付给了她的儿子欧阳福。
第四代接棒无私护墓
时代更替,林家墓园纳入了政府的土地管理范畴。“虽然土地已经不再属于我们家,但是我们两家人一直保持着联系,我们也就一直帮林家看守墓地。”欧阳福说。近两年来,由于道路的修建,益凤村全村都需拆迁,林家的几个墓地也得迁址,得知消息后,欧阳福立马通知了林家人,受林家人的委托,欧阳福也就包办了拆迁的相关事项。
“林家的墓一共迁了两次,第一次是在20世纪70年代,为了支持水利建设,林则徐曾孙林炳章的墓迁址;第二次就是这两年修建道路时,林家后人的几个墓迁到了其他地方。”欧阳福说,两次墓地的迁址都是他们一家在负责处理。
此外,一些林家后人相继把墓地选在了益凤村,安置在林家先祖的附近,而这些墓的安置,林家人也都是请欧阳福来帮忙负责。
“我一定会如母亲一般,替林家人看护好陵墓。”这几年,林家后人来祭拜祖先或清明扫墓前,都是和欧阳福联系。在他看来,这是一种传承,而他也一直在尽力把这件事做好。
陵墓屡屡被盗的无奈
这两年,由于道路的修建,益凤村不得已只能迁村,刘雪梨一家也迁到了其他地方,去巡墓的时间相对减少。改革开放后,随着文物市场的愈渐红火,盗墓的人越来越多,加之这两年盗墓题材的影视剧热播,盗墓团伙愈发猖狂。
在距离林则徐次子林聪彝的墓地不远处,有块刻着郊区文物保护的石碑。“那就是福州市文物局来立的石碑,但还是有盗墓贼盗走了原来墓碑前面的一尊做工精细的麒麟。”欧阳福说,他当时是清明前来清理墓地时发现的,立马就报了警,通知了林家人,但是到目前为止,那尊麒麟还是没能找回来。
“这几年,林家的墓被盗了好几次,其中,一位林则徐的孙媳妇的墓就在马路旁边,被盗了好几次。”陵墓上,许多处水泥修补的痕迹清晰可见。
欧阳福透露,早在2011年,林则徐曾孙林炳章墓前的一对镇墓石狮就被盗走过。因其体型巨大,加之不好隐藏,最终在警察的竭力追踪下,在闽侯一个偏僻山村找了回来,如今被安置在了福清的林家祠堂。
而盗墓贼通过探测仪器盗走的陵墓里可能有的陪葬玉器饰品等,则不太容易找回。
林家陵墓的被盗让刘雪梨老人及儿子欧阳福感到痛心自责又很无奈。
是传承更是信仰
为了减少盗墓事件发生的可能,欧阳福在拆迁益凤村修建的道路边,搭建了一间临时小屋,在那儿开了一家小卖部。白色的铁皮房外,放着几把塑料椅。铁皮门从下往上被拉开,里面卖的大多是矿泉水和一些常见的饮料,以及几个牌子的香烟。
“我在这里开小卖部不是为了赚钱,村里的人都迁走了,没什么人来买东西。在这里开小卖部,村里人回来,可以来我这里坐一坐,聊一聊;林家人回来扫墓,我也方便带他们过去,也能上山去巡一巡。”
欧阳福表示,他们家一直以来帮林家守墓,既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情分,更是一种对民族英雄的信仰。他认为,自己家与林家已经像是亲戚一般的关系,往常林家人来家里也常常给他的儿子讲历史名人的故事,鼓励儿子长大后参军、报效祖国。如今,欧阳福的儿子已经结了婚,当上了海军上尉,也给家里争了光。
一如往常,今年林家人也联系了欧阳福,告知他,4月8日会过来扫墓。清明之于多数人而言,就是祭拜家中先人亡魂。而对于欧阳福一家而言,清明扫墓不仅仅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更是表达对民族英雄的崇高敬意。
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春分过后是清明,对欧阳福一家四代而言,清明是昼夜等分的时节,更是一代代信守承诺的时节
林则徐的家国情怀
林则徐:父传子承 恬淡家风
本文地址:http://www.tpjde.com/quote/6588.html 推平第 http://www.tpjde.com/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