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工作,不上班。
可能是很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神仙状态。
没有太多束缚,还能有事做,有收入,有成就感。
哪怕离财富自由还远,提前实现了时间自由也赢了一半。
“有社恐不想上班,但也不想啃老”
“不想把青春束缚在办公室里,想去各地旅行,但没有经济来源”
“想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但也不想失去工资的安全感”
……
大家都能想到的好事,就是一件很难实现的事。
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机会?
有这样的机会为什么是你?
▼
有个女孩不仅实现了“只工作,不上班” 还出版了一本同名书。
她就是前蓝标人,92年的林安(笔名),不上班做自媒体人2年多了,她虽没有成为超级大V,尚未实现财富自由,但在上海,靠生产内容养活自己,过文艺一点,自由一点的生活,每年出国旅行两三次,还是相对充裕。
她拥有一个活跃度和阅读量都很不错的微信公众号——土土土槽,近4万的粉丝的豆瓣,5.5w个赞的知乎。
她出版过一本书,接受过《嘉人》杂志/一条/36Kr......采访。她是腾讯职场/字节跳动......的长期合作作者。
她采访过一些有趣有料的人们,包括像郎朗这样的名人,产出过高点击量的短视频......
她也在若干场分享会演讲过,讲过在线课程......
<<林安采访郎朗
<<林安主持分享会
<<林安接受《嘉人》杂志采访
“做到极致,再说放弃”是林安知乎上的个性签名,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这句话。
每一个机会,都是自己主动争取来的。
每一个内容,都是自己打磨出来的。
每一个帐号,都是自己坚持做出来的。
▼
2014年,大学毕业的时候,她也曾对自己的未来做什么感到迷茫。她把其中一份简历投向了蓝色光标“社会化媒体方向文案”实习生。
电话那头说:我们本意是招一个大三或要读研的同学,暂时没有head count,没有转正机会,不要耽误你找工作。
林安迟疑了一下说,那我还是继续找工作了,谢谢了。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几分钟后林安回拨了电话:您好,我想了一下,我想争取这个实习的机会,我想学习一下,不转正也可以。三个月后,由于实习表现出色,林安被破格申请录用转正。
进入蓝标,给了林安一个入门的机会,接触到大客户,对新媒体/数字营销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亲自运营某500强品牌的微博微信,让林安逐渐摸索到了品牌营销的一些思维和套路。
<<林安在蓝色光标留影
在大学,林安就喜欢文学,也愿意写一些文字,但是她的文字往往偏向个人化的表达,是一种小众的爱好,刚工作的时候,她曾经在微信公众号写东西,阅读量刚到三位数,都是亲密的朋友在看,也不是文字不优美,而是她当时写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给别人去看。
当林安真正决定想尝试做自由职业之后,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就派上了用场,用营销的思维去写作,用新媒体的思维去运营社交平台,商业化的写作实际上关键点在沟通的思路,同大众的沟通,或者同甲方爸爸的沟通。
▼
在一番调研和策划之后,林安的一篇《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都不想上班了》在豆瓣/微信/知乎各大平台小火了一把,很多大号纷纷转载。
受到启发,林安做了 “一百个不上班的人”系列采访,走访形形色色的自由职业者,产出图文稿和短视频。
当这些内容积累到一定量和影响力的时候,机会就来临了。
一些大平台大品牌的约稿合作开始联系她,效果不错,就发展为长期合作。一些广告商也会找到她投放,只不过她比较爱惜自己的羽毛,筛选过滤掉了很多赚钱机会。身边的朋友,以前的同事,以前的客户,有类似的机会,也会想到去找她。
她凭借内容创作能力,获取这样自由自律的状态,除了天赋,离不开对文案底层密码的领悟。
她在蓝色光标学习到的那部分,今天其他人不需要通过来这上班也可获得到。蓝标集团十余年文案经验的讲师亲自打磨了一套文案高手课,仅售29.9。
这堂课,我们不认为是完全0基础的,至少需要对写作有爱好的人,才适合来听。
- 如果你已经开始写了,并且立志成为文案高手,但有一些瓶颈,这堂课会给你一个思维上的顿悟,把你拔高一个台阶。
- 如果你工作不得不和文案打交道,这堂课会给你一些实操的办法,让你至少可以照猫画虎。
- 如果你只是好奇,想知道自己是否能写,买来看看,如果完全看不懂,你可以换一个方向努力。
仅售29.9
也许这是你未来实现财富自由
至少是时间自由的一个机会!
本文地址:http://www.tpjde.com/quote/803.html 推平第 http://www.tpjde.com/ , 查看更多